中医师讲解:夏至艾灸哪些穴位才有效?

  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中医上通过艾灸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增强处突应激能力。那么就让我们来了解, 夏至 艾灸哪些穴位才有效?
你可能喜欢》》 夏至前后如何钓鱼?
  1、大椎穴   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
  2、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
  3、神阙(脐中)   在脐窝正中。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预防中风等功效。
  4、天枢   位于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中医认为取用该穴位可以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问题。
  5、关元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
  6、百会   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7、气海穴   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在肚脐与关元正中间。具有培补元气,滋荣百脉,益肾固精,保健强身,解除疲劳等功效。
  8、大椎   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下缘凹陷中为该穴。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9、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的前外侧,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具有调理脾胃、健运脾阳,温中散寒,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宣通气机,导气下行,补虚强身的作用。
  10、命门   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11、三阴交穴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具有健脾和胃化湿,疏肝益肾,调经血等功效。
  12、涌泉   位于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跖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取穴。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2022-07-05
mcxzy 阅读 8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2:06: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大椎穴增强免疫力大椎穴的位置: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艾灸大椎穴的好处: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

  • 夏至节气灸穴位推荐 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具有疏风散寒,温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效。中脘穴: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具有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等功效。关元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中医学认为,...

  • 夏至驱寒可艾灸气海穴、关元穴,补中益气,调血止带,温肾壮阳,顺时针揉肚脐21下,也可以扶阳驱寒。注意:女性经期和孕期不能揉脐。孕期是不能艾灸腹部的。欢迎关注【针灸家庭医生】的微信公众号,让大家遇到小病小痛在家就能查症治疗,以灸治病,以灸治未病,个个都能成为民间中医高手。

  • 夏至艾灸可快速驱除体内寒湿,补充人体元气,适合虚劳症、虚寒性体质、亚健康人群等。 艾灸穴位:督脉、大椎、至阳、命门;任脉:膻中、关元、神阙、巨阙。 艾灸选择的时间:酉时;每个穴位艾灸20-30分钟。 注意事项: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施灸前请喝淡盐温开水。防止在施灸过程中汗流过多,而引起虚脱。灸完后闭上眼睛静休15...

  • 按照传统的中医记载,艾灸的主要灸法为“发泡灸”。这是一种直接灸的方法,也称为“疤痕灸”。用艾绒制成艾柱,点燃后直接贴在患部或体表穴位,待艾条烧完,皮肤表面会灼伤、起泡、渗液。此方以轻度烫伤达到排除虚寒、温补阳气的目的。专家表示,古书有云“若要安,三里常...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