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 方法 ,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1、神阙灸
  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
  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
  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
  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
  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儿童 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推荐阅读:中医施灸的禁忌及艾灸的注意事项
  方法:取艾绒适量卷成香烟大小,用温和灸法灸5~10分钟即可,隔日1次,每月最多10次。
  6、三阴交灸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高点直上3寸,胫骨后缘。艾灸三阴交对消化不良、腹泻、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心悸、失眠、湿疹、高血压、冠心病等有防治作用。
  可采用温和灸法:患者可自己操作,左手持艾条灸左侧三阴交,右手持另一艾条灸右侧三阴交穴,每次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
  医通无忧网温馨提示: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用。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良性影响,使人青春常驻,延年益寿。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艾灸前最好喝一杯烫嘴的温开水;加2~3个红枣更好。一些气虚的女性艾灸时或者之后会头晕,这样就不会了。
  艾灸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喝烫嘴的温开水;最忌讳喝冷水吃水果。
  2、艾灸结束2个小时以后才能洗澡。用湿热的毛巾擦拭艾灸过的部位都不行!很多人说,可以用热水洗澡,那是错误的。
  热水也是水湿,如果要洗菜做饭,一定要戴上橡胶手套,用热水洗。
  3、施灸后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 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等现象,不要惊慌,继续艾灸这些症状就会消失。
  我们同时可以减少艾灸的时间,也可以泡泡脚后艾灸涌泉穴、太冲穴。
  4、有的人边灸边吃,这样不好。进食的时候气血会集中在胃部,影响艾灸的治疗效果;再就是对胃气也是一个挑战。
  5、如果你的月经量不大,特别是有痛经的女性在经期完全可以艾灸,只是你比平时的艾灸时间短一点。
  女性艾灸的好处   1、灸后会有经络窜感又叫得气,有酥酥的感觉,这是好的现象。
  2、灸完后感觉热能到会阴,这是好的现象,说明打通任脉。
  3、做完艾灸后,面色变得红润有光泽,皮肤饱满滋润。色斑快速变淡、痘痘消失。
  4、做完艾灸后,人的心情变得舒畅很多,心情很放松。非常好的感觉。
  5、寒感,灸后会觉得冒凉风,寒性体质的人多会出现这种现象,要多灸。
  6、肚子咕咕叫,或者排气,这是促进肠蠕动,帮助排除身体的浊气,是一种非常好的现象。
  7、做艾灸时上半身热或只是下半身热,表明不怎么热的那半身的经络不是很通。
  8、做完后口干燥,咽喉难受,说明上焦有虚火,要做到要配合做肩颈灸,疗效就会很好了。
  9、夏天要出大汗为佳。但冬天灸以全身微微出汗为佳,特别是额头、手心、足心要出热汗,出大汗者一定是身体比较虚的人。
2022-06-1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2:15: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艾灸涌泉穴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散寒通络: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穴位,位于足底。艾灸本身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功能。因此,艾灸涌泉能加快血液循环速度,对祛除寒气、疏通经络有明显功效。宁神补肾:艾灸涌泉能让人体静气凝神、补肾益气,达到宁神补肾的目的。对于肾气不足、子宫寒...

  • 治疗腹部问题:艾灸神阙可以有效治疗腹胀、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因为神阙位于腹部,艾灸此穴位能够直接作用于脾胃,调和脾胃功能。治疗中气下陷病症:改善脱肛症状:艾灸神阙的升清降浊功能对于治疗脱肛有显著效果。缓解中风脱症:对于中风引起的脱症,艾灸神阙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调理冲任、温补元气:妇科...

  • 艾灸中脘穴有很好的温中补虚、调和脾胃的作用。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上腹部,以调和脾胃、温中补气为主。艾灸的作用是温、通、补,即温中补虚、通经活络、活血化瘀、养生保健以及止痛。因此艾灸中脘穴对脾胃功能较差、脾胃不和、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情况都有治疗作用。此外,中脘穴经常和气...

  • 艾灸可温通温阳、消散瘀滞气血、治疗热证,艾灸是针灸科常用的治疗方法,针灸包含毫针刺以及艾灸两方面。艾灸主要是温阳、温通作用,通过给身体补充热量达到局部的温化,让局部瘀滞的气血得到消散,气血运行可带走寒证产物,比如瘀结、肌瘤都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让气血运行,加强代谢。艾灸还可以补充阳气,通过...

  • 首先,神阙位于腹部,通过艾灸此穴位,能有效治疗腹胀、腹痛以及腹泻等症状,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此外,艾灸的升清降浊功能对于脱肛和中风引起的脱症也有显著疗效。其次,艾灸神阙对妇科问题如月经失调、带下、痛经以及宫寒等症有显著的调理作用,能够温补元气,调理冲任。此外,对于浮肿、尿潴留以及小便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