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的穴位有哪些啊?

具有健脾功效的穴位,基本位于脾经本经,或与脾经互为表里的经脉胃经上。脾经上的穴位有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胃经穴位有下关穴、解溪穴、丰隆穴、足三里穴、梁丘穴、水道穴、天枢穴、外陵穴、条口穴等穴位。
此外,位于背部的脾俞穴、胃俞穴、以及腹部的胃的募穴中脘穴等穴位,都具有健脾的功效。2020-03-05
最强的健脾大补穴——太白穴!输、原一体,补后天之本的特效穴!

太白穴,太同大,是广大,高大的意思,白代表肺金,也有明亮的意思,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穴也属土,说到太白穴的位置你肯定不陌生,它的位置也很好找,将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脚上,就会看到脚部的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形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金气开始显现的地方。

补脾其实很简单,不用买多贵的药,只需太白一个穴位就能达到效果,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原血相当于进入肺脏的那个关口,如果你想补脾了,只有打通太白穴这个关口。营养物质才能补得进去。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那么怎么用太白穴来补脾呢?
取一些三七粉贴在两侧的太白穴上,外面覆盖一层纱布,再用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后取下,然后休息12个小时,再贴新的,白天或者夜晚贴都可以,你也可以每天按摩太白穴100下,力度以您可以承受为准。

太白穴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的关键,按揉、艾灸,或是用药物外敷此穴,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泻、腹胀、大便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艾绒艾灸,都很好理解,操作起来也简单,用药物外敷怎么做呢?把人参切成片贴于太白穴处,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小时后取下,隔天贴一次就可以,请注意是两侧太白穴都要贴。
人参得坤土之精,而太白穴为土穴,以土补土,补脾益肝,效果特别好。
凡是,脾经经过的位置发生了病变,脾脏本身出现了问题,或者是24节气变化而产生的毛病,都可以通过处理太白穴来治疗,无论是实是虚是烦事杂,太白穴通通可以处理。
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您可以在坐着或者躺着的时候,用脚上的关节,去撞击太白穴,也可以用小保健锤敲打。

按揉太白穴,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针灸太白穴,缓解各种疼痛
太白穴不仅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穴,还是脾经的原穴,输、原一体的太白穴有“培土”“滋生万物”的功效,他对于脾脏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和与脾相关的其他四脏的疾患有着非常广泛的治疗效用。是补人体后天的特效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主治脚气、体重节痛、痿证等,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此外,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

太白穴在脚掌前面,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脚掌疼痛,很多女性逛街一逛几个小时,硕果累累的同时,也会发现脚部疼痛的厉害,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脱掉鞋子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太白穴,效果特别好,刺激这个穴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用手去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
按揉太白穴,双向调节血糖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2020-03-06
健脾的穴位有很多。像腿上的足三里穴位,内关穴都是属于健脾的穴位。内关穴在手腕横纹向上小二寸两胫之间,比较容易找到。内关穴可以有健脾和强心的功效。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胫骨前脊外侧旁有一个交叉点,那里是足三里穴的位置了。经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有补脾健胃,增强身体免疫系统能的作用。2020-03-05
mcxzy 阅读 9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02: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脾经的重要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的位置。定期按摩此穴有助于健脾和胃、调理气机,促进湿气的排出。2. 中脘穴: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按摩此穴可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湿,对于脾虚湿气重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有良好的缓解作用。3. 阴陵泉...

  • 健脾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和吸收能力。在众多穴位中,脾俞穴尤为关键。此穴位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两横指的位置。刺激这一穴位可以通过经络传导至脾脏,进而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通过按摩、艾灸等方法刺激脾俞穴,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达到健脾的目的。2. 足三里穴 位于小...

  • 1、腹部穴位:一般脾经、胃经的穴位都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如中脘、上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都可以健脾;2、下肢穴位:如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阴陵泉、三阴交;3、足部穴位:如隐白、大敦、公孙、太白等穴位,同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在临床使用时会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取舍,患者自己在...

  • 健脾可以通过按摩以下穴位来实现:三阴交穴、天枢穴、中脘穴。1. 三阴交穴:此穴位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正下方的凹陷处。按摩此穴位能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改善脾胃不和的状况。通过轻轻按摩或轻拍的方式刺激该穴位,每次按摩持续数分钟,会有较好的健脾效果。2. 天枢穴:位于腹部肚脐两侧约两横...

  • 1. 太白穴是健脾的大补穴,位于脚部中心,是脾经的原穴,对于提升脾功能有着显著效果。2. 太白穴属土,与脾经的五行属性相合,因此它是补充后天之本的重要穴位。3. 位于足弓的起始点,太白穴的位置易于找到,通过刺激这个穴位,可以缓解多种脾虚症状。4. 补脾不必依赖昂贵的药物,太白穴就足以产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