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分类

1、补气穴:气海、中脘、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2、补血穴:脾俞、膈俞、章门、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

3、理气穴:膻中、内关、气海、太冲、行六、大陵。

4、通脉穴:太渊、内关、神门、心俞、厥阴俞、膈俞、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5、散瘀穴

              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⑤肩臂扭伤:肩井、曲池。

              ⑥踝关节扭伤:丘墟、昆仑。

              ⑦膝关节扭伤:膝眼、阳陵泉。

6、止呕穴: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公孙、膻中、劳宫、三阴交。

7、发汗穴:合谷、复溜、大都。

8、止汗穴:后溪、合谷。

9、止咳穴:列缺、太渊、尺泽、孔最。

10、祛痰穴:丰隆、中脘、内关、列缺。

11、消食穴:足三里、公孙、中脘、天枢、合谷。

12、清热穴:大椎、曲池、合谷、血海、劳宫、少商、商阳、行间、大都。

13、祛寒穴:神阙、命门、中脘、阴陵泉、气海、关元、列缺、膻中。

14、壮阳穴:命门、肾俞、关元、气海、神阙。

15、降血压穴:血海、足三里、曲池、少海、太冲、涌泉。

16、醒脑穴:人中、百会、十宣、劳宫、涌泉。

17、安神穴:百会、神门、内关、心俞、三阴交、太溪、安眠。

18、通便 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丰隆、支沟、阳陵泉、照海、大敦、内庭。

19、止泻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大横、曲泽、委中。2022-07-29
mcxzy 阅读 111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32: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人体穴位通常被分为四类: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和耳穴。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它们分布在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循行路线上,总计有361个。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经外奇穴,是指那些未归属于十四经脉,但定位明确且具有特定疗效的腧...

  • 一、气门类:气海、尺泽、上星、天枢、大敦、阳陵泉等。气海固元气,调治一切气疾。气海穴可用于气逆、胸闷、气短等症状。尺泽、天枢、大敦、阳陵泉等穴位则分别针对肺、肠胃、肝等脏腑的气逆、气滞问题进行调理。二、血门类:委中、行间、内关、中极、大椎等。委中清血中之毒,行间破淤。中极调经血,...

  • 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1、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计361个。2、经外奇穴:凡未归属于十四经脉、定位明确、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称为奇穴。3、阿是穴:是病症在体表上的反应点,无固定部位,往往随病而起,病愈即失。

  • 人体的穴位一般分为经穴、经外奇穴、阿是穴和耳穴四类:经穴:又称十四经穴,是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共计361个。经外奇穴:凡未归属于十四经脉,但定位明确、有特定疗效的腧穴,称为奇穴。这些穴位虽然不在十四经脉上,但同样具有治疗作用。阿是穴:是病症在体表...

  • 按照部位分类,这些穴位可以分为:一、头面部位:包括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各一)、太阳(左右各一)、人中、耳门(左右各一)、哑门、神庭(左右各一)、人迎。二、躯干部位:包括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各一)、神阙、中极、关元、气海、章门、太渊(左右各一)、膺窗(左右各一)、乳中(左右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