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是什么

针刺手法
在进针过程中,进针后至出针前对医针和所刺腧穴施行
操作的方法。包括基本手法、辅助手法、补泻手法。
基本手法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①提插法。将针从浅层插向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上提下插。②捻转法。将针入一定深度后左右来回旋转的方法。
辅助手法是针刺时,对针柄、针体和腧穴所在经脉进行的辅助动作,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循法。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经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轻循按。主要是激发经气的运行、而使针刺容易得气。②弹法。用手指轻弹针尾,使针体微微震动,以加强针感。③刮法。用拇指抵住针尾,以食指或中指的指甲轻刮针柄;或拿食、中指抵住针尾,以拇指指甲轻刮针柄 ,或用拇 、食两指从下向上轻刮针柄 、称“ 旋刮”,可以加强针感和促使针感扩散。④摇法。轻轻摇动针体,可以行气,直立针身而摇,可以加强针感;卧倒针身而摇,往往可促使针感向一定方向传导。⑤飞法。以捻转为主,一般将针先作较大幅度的捻转 ,然后松手 ,拇 、食指张开,一捻一放,反复数次,如飞鸟展翅之状,可以加强针感。⑥震颤法。持针作小幅度的快速颤动,以增强针感。
补泻手法,一般包括单式补泻法、复式补泻法两类。其中单式补泻法有以下几种:①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 ,用手轻 ,频率慢 ,操作时间短者为补 。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为泻法。②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 ,先浅后深 ,重插轻提 、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为泻。③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④呼吸补泻。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⑤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为补。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旋转后,即可出针。复式补泻法主要有烧山火、透天凉等。①烧山火。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紧按慢提(或用捻转)法九数;然后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同上法操作;再将针刺入下1/3(地部),仍同上法操作,然后将针慢慢提至上1/3,继续行针、反复 3次,即将针按至地部留针 ,在操作过程中可使患者产生温热感。多用治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②透天凉。将针刺入腧穴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紧提慢按( 或捻转 )法六数 ,再将针紧提至中 1/3(人部),同上法操作;然后再将针紧提至上 1/3(天部),仍同上法操作;再将针缓慢地按至下 1/3 ,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 1/3 ,即可留针 。 操作过程中可产生凉感。多用于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2023-12-04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0:43: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刺手法是针灸的核心技术,包括基本的刺激手法和辅助手法。基本刺激手法有捻转法、提插法、平刺法等。辅助手法则包括呼吸补泻法、迎随补泻法等。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针灸的另一重要手段,包括使用艾条、艾炷等进行热敏治疗。艾灸可以温通经络,调...

  • 1、捻转法:基本手法。捻转法为针刺手法名。又单称"捻(捻)”或"转”。指以大指和食指、中指夹持针柄作前后转动。2、提插法:基本手法。提插法为针刺手法名。指进针后将针上提或下插的动作。提插的幅度一般不宜过大,但轻重快慢,则应根据病情虚实而有区别。3、进法:基本手法。进法为针刺...

  • 针刺手法操作主要包括基本手法、辅助手法和补泻手法。基本手法主要包括提插法和捻转法。提插法是将针从皮肤浅层插入深层,再从深层提回浅层,反复进行。捻转法则是针入一定深度后进行左右旋转。辅助手法包括循法、弹法、刮法、摇法和飞法。循法通过手指沿经脉轻轻按压,激发经气运行。弹法通过轻弹针尾...

  • 针刺手法,是指以毫针为针具,施行针刺治疗的操作方法。属于针灸疗法的重要内容。针刺手法的过程包括:辨证——配穴——针刺——疗效。针刺方法是影响疗效的三个主要因素之一。在假定辨证配穴都准确无误的前提下,手法便成为了决定的因素。这可能是历代手法繁多的主要原因。 一、不同针刺手法的基本目的 (一)减少疼痛:...

  • 手法是指针刺的方法,包括持针的手法,进针的手法,行针的手法,也包括针刺的方式,有刺入肌肉的,有叩刺皮肤的,有刺静脉放血的等。针刺治疗的作用,就是通过激发人体的经气,调整阴阳,来扶正祛邪,治疗疾病。针刺作为中医古老的治疗方法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石器时代,古人就用“砭石”(...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