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熟地有哪些禁忌

1、功效: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2、禁忌: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忌萝卜、葱白、韭自、薤白。3、生地也叫生地黄,来源于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的块根。秋季采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并内部变黑,捏成团状,为生地黄。4、不少人对生地比较陌生,但提起千古著名的补肾良-六味地黄丸,大家就会非常熟悉,六味地黄丸由生地为主所制的。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5、生地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通常我们说的生地一般指生地黄。6、生地的功效:性味归经: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7、保健作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8、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9、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10、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1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12、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眩晕,耳鸣,须发早白。13、生地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黄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等作用,可应用于多种病症。14、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15、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16、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17、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18、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19、年老体衰。生地用于防治老年病,已有很长的历史,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它具有补而不腻的特征,对老人阴、血、津液之耗兼有热象者,可谓首选之品。2022-12-22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2:07:0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食用禁忌:生地黄不宜长期服用。虽然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的上火,进而引发败血等不良反应。熟地黄副作用:熟地黄最显著的副作用是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由于熟地黄中含有的糖类物质以及酒精加工,个别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典型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疲劳、心悸、面部瘙痒、圆...

  • 1. 生地黄具有凉性,含有较多的黏液质,因此脾胃虚寒、腹胀、大便稀溏以及胸闷食欲减少的人群应避免使用。2. 熟地黄性质滋腻,可能会影响胃部的正常功能,使用时可搭配陈皮和砂仁以帮助消化和促进气机。3. 对于气虚、痰多、胸腹胀满、食欲不振和便溏的情况,不宜服用地黄。4. 存储地黄时,鲜地黄应埋在...

  • 二者一起煮时应注意用量,均衡搭配才有效果,因二者属性寒药物,对于脾肾虚寒的患者,不建议服用。生地和熟地的药理作用不同,单独采用时不可相互替用,功能为滋阴补肾,凉血清热,建议二者在服用时应仔细采纳正规医院医生的医嘱。生地药性寒凉,如果有脾胃虚寒、腹泻的症状,不适合服用。熟地药性比较滋腻,...

  • 食用禁忌:不可长期服用。尽管生地黄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但长期服用生地黄会上火,从而导致败血,因此不可长期服用。熟地黄副作用熟地黄的副作用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过敏反应。因为熟地中含多种糖类物质,因其用酒制,偶有病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表现症状有腹泻、腹痛、疲乏、心悸、面部痒...

  • - 止血,可用于治疗血热的各种出血症。熟地黄的禁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炒仁等同用,防止粘腻碍胃。3. 生地熟地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能。适用于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