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医的气血理论

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无形而不断运动的特性。血是运行于脉管内红色的液体。津液是人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在内,如胃液、肠液、关节腔液以及涕、泪、唾等。津液,同气血一样,亦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具有六种功能,分别为: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推动作用

气是活力很强的精微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等,均起着推动和激发的作用。如元气,有激发和推动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使其功能生生不息,不断化生新的气血津液,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和生长发育之需要。

温煦作用

人体的体温相对恒定,主要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和调节;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也要在气的温煦作用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内的血和津液等液态物质,也要依靠气的温煦,才能维持正常的循环运行。

防御作用

主要体现于护卫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固摄作用

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指对于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具有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具体可表现在:统摄血液,使之在脉管中循行,防止其逸出于脉外;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等,控制和调节其分泌排泄量,以防止其无故流失;固摄肾精,使其不妄泄而耗损;摄纳肾气,能维持呼吸的深沉及清浊之气的正常交换;提固维系内在脏腑器官,使之保持正常的位置,而不致虚陷下垂。

气化作用

气化,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即是指精、气、血、津液等物质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例如气、血、津液的生成,都需要将饮食物转化成水谷之精气,然后才能再化生成气、血、津液;又如津液经过代谢气化之后,方能转化成汗液和尿液;而饮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其残渣方能转化成糟粕等等,这些都是气化作用的具体表现。如果气化功能失常,则能影响到气、血、津液的新陈代谢;影响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影响到汗液、尿液和粪便等的排泄,从而形成各种代谢异常之病变。

营养作用

作为物质的“气”,对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具有营养作用。

应当指出,气的六个功能,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它们密切地协调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血的功能,主要是营养和滋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又是神的物质基础。

津液的功能,主要是滋润和濡养的作用。如:布散于肌表的津液,具有滋润皮毛肌肤的作用;流注于孔窍的津液,具有滋润和保护眼、鼻、口等孔窍作用;渗入于血脉的津液,是组成血液的基本物质,并且具有充养和滑利血脉的作用;注入于内脏组织器官的津液,具有濡养和滋润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输注于关节腔的津液,则具有滑利关节,使之屈伸自如的作用;渗注于骨的津液,则具有充养和濡润骨髓、脊髓和脑髓的作用。2013-01-15
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

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四圣心源-精华滋生》 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有相应的五气,五脏泄了气,即比如肝气虚、肾气虚等等,就会造成器官的原有生理功能受损,造成一系列疾病。2013-01-15
血液滋养产生气,气推动血液运行。血为阴,气味阳,重者为阴,轻者为阳。气和血共同保障人体健康,有共生关系。仔细看看《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看看循环系统,血液,淋巴液,组织液是怎样循环的,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就知道了。2013-01-16
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变中看静。2013-01-15
吴清忠:中医怎么理解气血? 超清(720P).qlv

2021-02-07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8:05: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指的是人体内运行的一种能量,包括“气”和“血”两部分。详细解释:气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可以理解为人的生命活力、脏腑功能及营养吸收和运输的一种动力。气的运行顺畅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状态。气的主要功能包括推动血液运行、调节人体体温、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

  • 人体气血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内部循环流动的生命力量。具体来说:气: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指人体内的能量和运动力量。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新陈代谢。血:血则是指人体内的营养物质...

  • 气血在中医中被视为生命的基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是人体内的能量,血则是人体内的营养物质。气血的作用不仅在于维持生命活动,还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在中医理论中,气血不足会导致诸多疾病,如贫血、疲劳、头晕、失眠等。气血也被称为阴阳。阴阳是中医中的另一个重要...

  • 1. 气血: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人体内部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生命能量的基本形式,它流动于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为身体提供活力。血则是气的载体,负责运输氧气和养分,同时也帮助调节体温。气血和谐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一旦气血失调,就可能引发各种疾病。2. 阳气:阳气是中医中用来描述人体生命活...

  •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特别是在古代伤科中占据主导地位,一直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内经》中提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伤科疾病无论在脏腑、经络,还是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医宗必读》指出:“气血...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