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的首选方

逍遥散始载于宋朝《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的适应证范围很广,内、外、妇、儿各科的许多疾病,尤其是在妇科疾病中用得更广泛,为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常用代表方剂之一。

逍遥散是为肝郁血虚而设,肝为刚脏,属木,性喜条达,又为藏血之脏。肝血不足,则肝体失于柔和;情志不遂,则肝木失于条达,以致肝气横逆,虚中夹实而克于脾胃。所以治疗上首先应强中焦之土,提前截住肝气,使其无下犯之忧,即《金匮》所谓未病先防;另外就是补肝血之虚,得邪气得润,自无上逆之乱。此外还要借肝经顺条达之性,发其郁遏之气,遵《内经》“木郁达之”之旨,这样的话制方要义和药物搭配也就比较好理解了。

方中以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补土可实土,亦可生金而平木,是四君子之义;又用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加生地或熟地为黑逍遥散,是四物汤之义。另外,柴胡、生姜、薄荷能升阳散热而舒肝,合芍药以平肝,大有仲景四逆散之义。而我认为本方适应脉法是肝脉涩而虚数,脾胃浮大或弦涩,土见木脉,是为贼邪,当用此方来实土养木以治本,服药后,诸脉皆见和缓,是为正治。若兼见左尺不足,则真阴亏耗,麦冬、熟地用之无疑也!2022-05-31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2:49: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逍遥散是宋代和剂药局常用名方之一,由汉代张仲景的四逆散与当归芍药散演变而成,对于肝郁诸证甚有效验,为后世医家所用,并衍化出了许多逍遥散类方。从源流关系来谈,大致是四逆散(汉《伤寒论》),当归芍药散(汉《金匮要略》) 逍遥散(宋《和剂局方》) 丹栀逍遥散(明《内科摘要》),...

  • 疏肝解郁的千古第一方如下:逍遥散,被称为舒肝解郁第一方,出自宋代官修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柴胡、白芍、当归、白术、炙甘草、薄荷、干姜组成,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逍遥散在临床上常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两胁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

  • [方解]本方证系肝气郁结、脾虚血弱、脾失健运所致。肝为藏血之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故发此证。方中柴胡辛散疏肝解郁,畅达肝气,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当归养血活血,归、芍与柴胡同用,养血敛阴...

  • 1. 药材组成:牡丹皮、栀子、柴胡、白芍、当归等。2. 制备方法:将上述药材研为细末,混合均匀,过筛后制成散剂。3. 功效主治:丹栀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肝气郁结、气血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干口苦等症状。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丹栀逍遥散是一种结合了多种中药材的复方...

  • 逍遥散,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等属肝郁...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