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第一药——黄芪

黄芪,是豆科黄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其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等功效。对于由气虚产生的乏力、久泄、自汗、水肿、脏器脱垂,疮口不愈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

黄芪分布于中国蒙古、吉林、黑龙江、山西、甘肃等地区,以赤峰黄芪为最。

其用量为9-15克,气虚较为严重者可用致30克以上,重症肌无力患者更可用致100克以上。

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被列为上品,“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但黄芪做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但并不绝对,还需要辨证论治才是。

相比人参、党参来说,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安神;党参功专补肺脾而益气;而黄芪的补气作用不及人参,但益气升阳,固表内托,且能利水退肿的作用是人参、党参所不具的,而且黄芪相比人参较为温和又比党参强力,比起党参偏于补脾胃之气来说,黄芪的功效交广又可补一身之气。

作为平时保健来说,黄芪比起人参和党参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作为气虚质亚 健康 人群的保健药物日常服用。2022-07-20
mcxzy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8:50: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神农本草经》中黄芪被列为上品,“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但黄芪做为补气扶阳的药物,故凡气滞湿阻、食滞胸闷、热毒疮疡、表实邪盛及阴虚阳亢等症,不宜应用,但并不绝对,还需要辨证论治才是。相比人参、党参来说,人参的补气作用较强,且能生津...

  • 第一、脾气虚证的治疗,黄芪是补中益气之要药,擅长治疗脾虚中气下陷证,如临床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可治疗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症。第二、肺气虚证,黄芪可以与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的药物一起使用,治疗肺气虚弱、咳喘日久等症。第三、气虚自汗,肺脾虚之人往往胃气不固、表虚自汗,所以黄芪能够补...

  • 2、黄芪的作用有,第一治疗脾气虚证,第二治疗肺气虚证,第三治疗气虚自汗症,第四治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久溃难敛,第五治疗痹证,中风后遗症。此外,蜜炙的黄芪可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

  • 黄芪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素有“东北小人参”之称,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其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补脾益气之中并能升举阳气,且可外达肌表,固护卫阳,以固表止汗。通过补气以生血、生津,又能鼓舞正气以托毒生肌,温运阳气以利水消肿。黄芪,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

  • 黄芪为补中益气之要药,喝黄芪水可以治疗脾虚引起的乏力,食少,水肿,肛脱,便血,津亏,盗汗,面黄;肺气虚引起的咳嗽;气血亏虚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疮口难敛等;而且黄芪还可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调节血压,保肝,护肾,美容养颜等多种作用,适合气虚、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