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脾胃的相互作用是什么?

肝胆脾胃肾的作用 1、肝的作用是什么

1.1、解毒功能

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在严重肝病时,如晚期肝硬化、重型肝炎,解毒功能减退,体内有毒物质就会蓄积,这不仅对其他器官有损害,还会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对于这类病人,医生在用药时就会特别小心,即使使用保肝的药物也要慎重选择。

1.2、代谢功能

其中包括了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人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各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在胃肠内初步消化吸收后被送到肝脏,在肝脏里被分解,“由大变小”,蛋白质变(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分解为脂肪酸、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等,分解后的“小物质”又会根据身体需要再在肝脏内被合成为蛋白质、脂肪和一些特殊的碳水化合物或能量物质等,这是一个“由小变大”的过程。

1.3、分泌胆汁

肝脏中具有分泌胆汁的作用,而胆汁可以帮助食物消化吸收。

如果肝内或肝外胆管发生堵塞,胆汁自然不能外排,并蓄积在血液里,于是出现黄疸。

1.4、造血、储血和调节循环血量的功能

新生儿的肝脏有造血功能,长大后不再造血,但由于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因此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肝脏的血容量相应地也很大。

1.5、免疫防御功能

肝脏里的淋巴细胞也有很高含量,尤其是在有炎症反应时,血液或其他淋巴组织里的淋巴细胞很快“赶”到肝脏,解决炎症的问题。

2、胆的作用是什么

2.1、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

味苦,呈黄绿色,具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脾胃运化功能健旺。若肝气郁结,胆汁排泄不利,则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

2.2、主决断决断属于思维的范畴

胆主决断,是指胆具有判断事物,并作出决定的作用。胆的这一功能对防御和消除某些精神刺激的不良影响,以维持和控制气血的正常运行,确保各脏腑之间的协调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肝胆相互依附,互为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所以肝胆的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着精神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临床上常见胆气不足之人,多易惊善恐,遇事不决等。

3、脾的作用是什么

3.1、滤血

脾脏滤血的主要部位是脾索和边缘区,可以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血细胞。

当脾肿大或机能亢进时,红细胞破坏过多,可引起贫血。脾切除后,血内的异形衰老红细胞大量增多。

3.2、免疫

侵入血内的病原体,如细菌、疟原虫和血吸虫等,可引起脾内发生免疫应答,脾的体积和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

细胞免疫应答时周围的淋巴鞘显着增厚。脾内的淋巴细胞中T细胞占40%,B细胞占55%,还有一些K细胞和NK细胞等。

3.3、造血

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但自骨髓开始造血后,脾渐变为一种淋巴器官,在抗原刺激下能产生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但脾内仍含有少量造血干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或某些病理状态下,脾可以恢复造血功能。

3.4、储血

人脾的储血能力较小,约可储血40ml,主要储于血窦内。脾肿大时其储血量也增大,当机体需血时,脾内平滑肌的收缩可将所储的血排入血循环,脾随即缩小。

胃的作用是什么

1、储存食物功能

进食时胃底和胃体部的肌肉产生反射性的舒张,而幽门是关闭的。这样食物便会暂时停留在胃内进行消化。

2、消化和吸收功能

通过胃的蠕动及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等对食物进行机械和化学的消化。胃可吸收乙醇和少量的水分,绝大部分食物在小肠吸收。

3、分泌功能

胃可分泌胃液及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等。

4、防御功能

胃的黏膜屏障、胃酸、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G,IgA以及淋巴组织等,可防止病原微生物及异物的侵入。

肾的作用是什么

1. 藏精

主生长、发育、生殖 肾藏精,就是说肾对于精气具有闭藏的作用,这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对于精气的闭藏,主要是为精气在体内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生理效应,创造良好的条件,不使精气无故流失,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2、主水

肾主水液,主要是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素问。逆调论》称“肾者水脏,主津液。”

3、主纳气

纳,即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才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主,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2020-12-26

金木水火土,肺肝肾心脾
2020-12-26
在中医理论范畴内,肝胆与脾胃分别属于不同的五行。五行是中医理论的重要部分。在五行中,肝胆是属于木,而脾胃在五行为土。因此,在五行关系中,肝胆与脾胃存在着一个相克与被克的关系。

中医认为,肝胆和脾胃之间存在着“木克土”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生理上的制约,不会出现病理上的联系,但是,由于脾胃和肝胆之间的“相克相乘”,当脾胃出现问题,也会影响肝胆功能,反之亦然。

由于肝主升,胆主降,而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又依赖肝胆的升发下气的制约。从这个层面来看,脾胃和肝胆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也正是《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提到的“木得土则达”的最好写照。

由此可以看出,肝胆和脾胃之间是相爱相杀的“CP”。

中医上讲究脾胃不调从肝胆论治,具体有什么样的治理方法呢?

脾胃不调,如何从肝胆论治

中医上认为脾胃和肝脏相克,叶天士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因此,疏肝和胃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方式,也是消除脾胃疾病的根本,因肝气犯胃导致的脾胃疾病,主要表现是胃部胀痛,或是两肋胀痛,特别是生气的时候,会出现胸闷、胸痛的表现2020-12-27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57: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脾胃与肝:脾与肝二脏不和时,在病理上可出现肝病传脾与脾病传肝。脾病传肝,在脾失健运,中焦为湿热所困,气机阻滞,上熏郁蒸肝胆,可致胆液外溢肌肤,能见到目黄,身黄、小便黄、肋痛拒按等体征,典型病症如黄疸病,中医称土壅木郁或土反侮木。肝病传脾是在肝气太过,多横逆范胃,而出...

  • 肝 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又藏血,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胆 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

  • 在中医理论中,肝胆被视为木,脾胃被视为土。木克土,这意味着肝胆湿热可能会影响脾胃。如果同时患有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治疗时应考虑如何平衡木和土的关系。根据五行理论,木生火,而火易上行,这可能导致水火不交的现象。火生木,木克土,最终可能导致心脏与肾脏之间的水火不交。因此,治疗时需要关...

  • 肝具有调节某些精神情志活动、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协助脾胃消化食物。肝开窍于目,肝脏有病常会引起各种眼病。胆附于肝,胆所贮藏的胆汁是由肝分泌夹的,“借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肝胆互为表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胆汁的贮存和排泄功能正常,胆汗排泄通畅,肝才能发挥其...

  • 六腑:指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指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