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盛则阴虚,阴盛则阳虚, 那么阴阳两虚又怎么理解呢?请哪位学士给予讲讲。

按中医理论,阴阳在体内是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阴和阳,是相互制约的。
当阳盛时,相对来说,阴就比阳弱,就呈现一种阴虚的状态。举个例子,甲有100万元,乙有100万元,此时两人都很有钱,当甲有1亿元时,乙仍然有100万元,此时甲很有钱,乙依然很有钱,但相对于甲来说,乙就不算有钱了,懂不?
阴盛则阳虚的道理和上面一样
阳虚时,要补阳,这个毫无疑问。但同时也要补阴,因为若只补阳,容易造成阳盛的后果,所以要适当补阴。2009-08-01
阴阳失调包括:阴虚阳亢,阳虚阴盛,阳亢阴不变,阴盛阳不变。

打比方阴阳在人体内是两个等容等大的两个杯子内等量的水。

阴虚阳亢即阳杯子不变,阴杯子里的水变少了,所以相对而言是阳偏强,表现为热像。
阳虚阴盛也一样,阴杯子不变,阳杯子里的水变少了,所以相对变少的阳杯子里的水,阴杯子里的水更多,即相对是阴偏盛,表现为寒像。

阳亢即阴杯子水不变,阳杯子里的水增多了,相对阴杯子而言是阳偏强,所以表现为热像。

阴盛即阳杯子水部变,阴杯子里的水增多了,相对阳杯子而言是阴偏盛,所以表现为寒像。

治疗时,因为阴阳是相互依存的,有句话:
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阳的阴助则生化无穷,典型的方剂是肾气丸。
即在六味地黄丸(淮山,山茱萸,丹皮,泽泻,熟地,茯苓)的基础上加补阳的附子,肉桂。
一般,疾病损伤到阴阳,在治疗补得时候不能太猛,就像给小口杯子倒水,一勺水直接扣上去,能倒进杯子的水很少,想得到好的效果就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慢慢的将水倒进去,同理,在滋补阴阳这个人的根本的时候,也是需要慢慢的,一点点的补上去。
再者,如果只补阳又恐阳亢制阴,得不偿失。2009-08-01
他们讲的估计你还是一头雾水。
听我说:你应该见过天平,阴和阳就像两个压在天平两端的砝码,如果左边砝码为50g,而右边100g,你说天平会平衡吗?每个天平都有称量范围,假如两端砝码的重量均超过天平称量范围,你说天平会怎么样?阴阳两虚实际就是那两个超重的天平砝码把天平压坏了。2009-08-01

2021-03-2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0:37: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肾虚主要分为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和肾阴阳两虚。肾阳虚患者常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减退、舌淡苔白、脉沉迟;肾阴虚患者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尿黄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肾气虚表现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小便频多、遗精早泄、舌苔淡白、脉细弱;而肾阴阳两虚则五心烦...

  • 具体来说,当阳气过旺时,阴气会受到抑制,出现阴虚阳亢的情况,从而引发疾病;同样地,当阴气过旺时,阳气也会受到抑制,出现阳虚阴盛的情况,从而引发疾病。这种阴阳失衡的情况,反映了阴阳双方在相互制约中的动态平衡关系。这种对立制约关系的失常,不仅体现在人体生理功能的失常上,还体现在疾病的发生...

  •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病理变化。“阳盛则热,阴盛则寒”是阳偏盛和阴偏盛病机的特点。前者其病属热属实,后者其病属寒属实。阳长则阴消,阴长则阳消,所以,“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阳偏盛或阴偏盛等病理变化的必然发展趋势。(1)阳盛...

  • 而“阳虚”则是指身体内部阳气不足,常见于肾、脾、心等脏器。表现为腰膝酸冷、肢凉怕冷、小便不利或反多、尿频水肿、便稀、小腹拘急等症状。患者舌质淡胖、苔白、脉沉迟,通常伴有畏寒、面色苍白或黎黑、精神萎靡、头晕等症状。“阴盛”与“阳盛”则是指身体内部阴阳过盛,导致某些脏器功能异常。...

  • "调经论》指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由于阳虚,不能制约阴寒,可出现虚寒征象,即阳消阴长,"阳虚则寒";阴虚,无力制约阳,可出现虚热征象,即阴消阳长,"阴虚则热"。也就是说,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如果阴少了,则阳就相对多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阴越来越少,阳越来越盛!最后阴阳离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