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功效有什么区别

简单的说 生黄芪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蜜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炒黄芪补脾益气而不壅滞,治脾虚腹胀,食少便溏;酒炙黄芪温升作用较强,适于气虚肺寒,气虚下陷。

当然是生黄芪适合固表了,加点大枣 桂圆 枸杞无妨

可以参考《中药大辞典》(第二版,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9-10-03
生黄芪和炙黄芪的功效区别:
1、生黄芪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蜜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
2、炙黄芪补脾益气而不壅滞,治脾虚腹胀,食少便溏;酒炙黄芪温升作用较强,适于气虚肺寒,气虚下陷。
黄芪分生黄芪和炙黄芪。其中,炙黄芪主要以蜜炙为主,就是把生黄芪切片后,加蜂蜜炒制而成。生黄芪重在补卫气,兼以排脓止痛。炙黄芪主要以补中气为主,即脾胃之气,如遇气虚乏力、食少便溏,可与党参等合并使用。其中,炙黄芪多服易引起上火。

扩展资料:
需要明确的是,虽然黄芪是一味很好的强壮补益药,一般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它是一种温补性药物,补气升阳,易于助火,又能止汗,所以凡有感冒发热、胸腹满闷等症者,不宜服用黄芪;如患有肺结核病的人,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等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黄芪;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证,均不宜服用黄芪。此外,有研究表明黄芪可使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明显增高,故孕妇不宜长期大量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黄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炙黄芪
2020-06-25
生黄芪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蜜炙黄芪,长于补气生血,适于肺虚气短,气虚血弱,气虚便秘;炒黄芪补脾益气而不壅滞,治脾虚腹胀,食少便溏;酒炙黄芪温升作用较强,适于气虚肺寒,气虚下陷。
当然是生黄芪适合固表了,加点大枣 桂圆 枸杞无妨2019-12-23
医生开讲:生黄芪有补气固表止汗作用,跟炙黄芪功能有不同

2020-11-19
这是两种药,生的走表,治气虚汗出、易感冒;炙黄芪走里,治疗气虚引起的脏腑疾病。不要加桂圆、枸杞,加白术、大枣、党参泡服2009-10-03
泡的时候加点浮小麦2009-10-03
吃炙黄芪,我身体也是这样2018-12-19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2:00: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灸黄芪两种。灸黄芪主要用于补中益气升阳,而利水、发汗、托毒生肌等功能则多以生黄芪来实现。生黄芪性偏凉,能够补气而不助火,适合于阴虚阳亢、热毒亢盛、食积内停等情况下的使用。灸黄芪经过加工处理,药性更为温热,能够更好地发挥补气升阳的作用。然而,这种温热的药性也意味着它...

  • 生黄芪与炙黄芪在功效上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处理方式不同,导致药效有所变化。生黄芪更侧重于补气、增强免疫力等方面,而炙黄芪则在温补、抗疲劳、改善消化等方面效果更佳。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使用生黄芪还是炙黄芪。因此,在选择使用黄芪时,应结合具体症状和个体情况,有针对...

  • 生黄芪的主要功效在于补卫气,同时兼具排脓止痛的作用。而炙黄芪则主要侧重于补中气,即脾胃之气。对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炙黄芪常与人参等药材合并使用,以增强其疗效。值得注意的是,炙黄芪多服易引发上火现象。因此,在使用炙黄芪时,应适量控制剂量,并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若出现上火症状,...

  • 黄芪分为生黄芪和灸黄芪两种,它们的功效各有侧重。生黄芪主要用于利水、发表、托毒生肌,药性较为平和,适用于多种体质的人群。而灸黄芪则更侧重于补中益气和升阳固脱,药性偏温,能够有效提升人体的元气和免疫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阴虚阳亢、热毒旺盛或食积内停的人群不宜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应。生...

  • 1. 用法不同:生黄芪通常用于一般的保健或治疗,它是将黄芪晒干后得到的切片。而炙黄芪则多用于治疗那些“中气不足,脏器下垂”的患者。2. 功效差异:生黄芪的主要作用是补充卫气,并具有排脓止痛的效果。炙黄芪则主要以补充中气为主,即脾胃之气。如果遇到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的情况,可以与党参等...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