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出汗是肾阴虚还是阳虚?

阴虚 阴虚阳盛则容易出汗2010-09-20
肾阴虚,是肾脏阴液不足表现的证候,多由久病伤肾,或禀赋不足房事过度,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所致用现代说法来说,就是:肾阴虚-供给中枢神经、泌尿生殖系统的营养物质不足;通常情况下,阴虚用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和肾阴虚的症状有何不同呢? 其一,阳虚怕冷,手或脚易凉;阴虚怕热,手心、脚心及内心燥热,即“五心烦热”。 其二,阳虚舌嫩胖、苔白;阴虚舌瘦、舌红,苔少而燥。 其三,阳虚易胖;阴虚易瘦。 其四,阳虚精神疲惫;阴虚燥热不安。 其五,阳虚面色青白无光;阴虚颧红。

在治疗肾阴虚的中成药中,六味地黄丸具有良好疗效。该药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咽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炎、慢性前列腺炎、神经衰弱、失眠症、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征、骨骼生长障碍、小儿发育迟缓、脱发、手足皲裂、反复口腔溃疡、再障性贫血、视神经炎、中心性视网膜炎等,以及亚健康人群属肝肾阴虚见上述症状者。 六味地黄丸是知名的补肾名方,处方来源于宋代医学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的基础方剂。 六味地黄丸,顾名思义,主要成分有“六味”: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该方以熟地黄为主药,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以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敛汗,以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成三脏之阴并补而以补肾为主。配以泽泻,泻肾降浊,牡丹皮清泻肝火,凉血散瘀,以制山萸之温;茯苓渗利脾湿,以助山药健脾。 六种药品如此配伍组方,形成了“三补三泻”、相反相成之势,使得六味地黄丸治疗肝肾阴虚之症,极为有效,并且补而不腻,最大限度减少了一般滋补药品容易产生的滞腻、脘胀现象。

六味地黄丸 由熟地黄,怀山药,山茱萸,丹皮等组成。主要治疗肾阴亏损所致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阴虚潮热,虚火牙痛,小儿发育不良等病症。 左归丸 主要有熟地黄,山药,鹿角胶,龟板胶,枸杞子等组成,主要治疗肾阴不足,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等病症。
阿胶黄精丸
主要有阿胶,制黄精,羊胎素,白芷提取物,木瓜提取物,荷叶提取物,百合提取物,枸杞提取物,茯苓,蚕蛹,益智仁,胶原蛋白等组成,全方具有补气、补血、补肾、养血、养肝、养肾、养心,并有化瘀祛斑,调理气血,美容养颜等作用。2010-09-20
你好,从你上面所说的来看应该是属于气虚,气虚导致气不摄津,从而可有自汗、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动则气促、面色萎白、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苔淡白、脉虚弱等症状。您再根据以上的症状对照下看看是否对证。对证的话,就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中成药的话就是玉屏风颗粒。其功效:益气固表,尤宜于表虚自汗或虚人易感冒之人。
肾阴虚的话那是盗汗,盗汗就是在睡着的时候出汗,醒后汗止。
平时的话,你也可以用黄芪泡水喝,饮食上用些大枣、山药、蜂蜜也是可以补补气虚的。
2010-09-20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32: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容易出汗可能是肾阳虚或肾阴虚的表现。在中医理论中,肾阳虚指的是肾脏的阳气不足,而肾阴虚则是指肾脏的阴液不足。2. 肾阳虚导致的出汗,通常伴随着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等症状。肾阴虚导致的出汗,多伴随着潮热、五心烦热(即手心、脚心、心窝热)、夜间盗汗等症状。3. 除了出汗,肾阳虚还...

  • 1. 中医理论中,出汗过多通常被认为是身体虚弱的一种表现。2. 夜间出汗过多,被称为盗汗,通常是肾阴虚的标志。3. 而在白天出汗过多,则被称为自汗,这可能是肾阳虚和气虚的共同表现。4. 因此,白天出汗多往往与阳虚和气虚有关。

  • 中医认为,容易出汗可能与肾阳虚或肾阴虚有关。若症状表现为阳虚,则可先用桂枝汤固表止汗,并进一步补阳。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组成,具有温经散寒、解肌发表的功效。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来说,通过桂枝汤可以增强身体阳气,改善出汗过多的问题。而如果是肾阴虚,...

  • 在中医理论中,手心出汗与肾阴虚或阳虚有关。肾阴虚的症状包括腰酸腿软、口干、烦躁不安以及手心发热和容易出汗。针对肾阴虚的情况,建议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服用六味地黄丸这类补肾阴的药物来调理。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肾阴不足导致的各种症状。同时,保持良好的...

  • 1. 出虚汗可能是由于中医所说的气虚,这种情况常常是由于长期疾病、大量出汗或失血等原因导致的。2. 气虚无法固摄津液,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的汗水,尤其是在稍微活动后更为明显。3. 对于这种症状,建议咨询中医师进行辨证施治,可以考虑使用生脉饮、玉屏风散等中药进行治疗。4.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