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湿气重,应该对身体不好吧?有什么后果呢?如何改善呢?

南方普遍比北京湿,空气中有些湿度还是对人体有好处的,太干反而不好。

但如果太湿也不太好,可以适当开门窗通风,可以在比较潮湿的地方放一些竹碳,它是很好的空气过滤品,可以除去空气的中异味,还有除湿的功效。2007-10-16
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身体湿气重的表现:
1、头部:当时期首先侵蚀的时候,头部是首先会反应出来的部位,当湿邪最初侵袭身体时,可呈现头昏沉重地,像裹着一块布;身体困重,四肢沉重,浑身不舒适,似乎身上附着重物。此外,还会有发热、微微怕冷怕风,流清鼻涕等表湿证,除湿气,祛湿健脾,是冬季女性和中老年人最热门的话题。
2、关节:如果体内已经侵蚀到关节的时候,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病症,部分气血运行不畅,会有四肢关节酸痛沉重,关节屈伸不利等表现。
3、消化效果:湿邪困扰脾脏,危害其正常运化效果,会表现出胸闷腹胀、食欲欠佳、饭量降到、不成形等。而因脾虚运化不利而致使“内湿”时,还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却不想饮水、倦怠乏力等气虚、湿困的表现。
改善方法: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扩展资料
湿气重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身体湿气重的6个表现 4个方法祛湿气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教你5招逼出体内湿气
2020-01-13
家里湿气重,即空气中的湿度,也就是空气中所含水分多少。它是气候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人体的健康亦有很大的影响。
一、家里湿气重最身体的影响:
在低温潮湿的情况下,机体更易受寒冷的损害,易发生风湿病和支气管炎。
此外,潮湿环境对结核病、肾脏病、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等病患者都有不良的影响。
倘若在热环境中,相对湿度又太大时,有碍于机体蒸发散热。由上可知,相对湿度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大小,而要适宜。
二、现代气象学认为,对人较适宜的湿度是:在气温15℃~20℃时,相对湿度45%~55%;在气温25℃时,相对湿度应为20%。当湿度达到80%~100%时,空气很少能再吸收水分;而湿度太低时,可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干燥,令人不舒服。夏季三伏时节,由于高温、低压、高湿。
三、改善家里湿气重的环境:
每天多开窗通风,可以让空气流通,室内湿气容易蒸发出去。
家里用品,被褥要经常晾晒。
冬季提高室内温度,增加采暖设施。
2015-11-04
关键词:健康,养生,湿气,肥胖你的湿气很严重?别怕别怕,这几个方法教给你
2020-05-14

2020-07-29
对身体有危害那是肯定的啦!比如关节酸痛啊,严重的会引起体内湿气过重,导致关节炎,经常性拉肚子等等症状!
建议在家里的厨房,床下放点生石灰什么的物质,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另外,被子等床上用品要经常拿出来晒一晒,总之,你要让你身体长时间接触到的东西,尽量的干燥!

当然还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增强自生的体质!
第1招勤运动
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密闭空调内,很少流汗,身体调控湿度的能力变差。试试看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任何「有点喘、会流汗」的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第2招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攸关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
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
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第3招避环境的湿
此外,日常生活最好减少暴露在潮湿环境中。尤其对湿气敏感的人,更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空气中水分会下降且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最好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
4.水分摄取要适量2007-10-15
勤通风,勤晒被子,勤洗被套,使用干燥剂活性炭,保持房间干燥,这些做好了,房间湿气明显降低了,虚寒体质的人湿气重喝稀健薏米红豆茶,或多吃些利湿健脾的食物,如:赤小豆、红豆、薏米、绿豆等2018-07-25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4-09-20 20:30: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