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的地骨皮-自己写的、带药量的中药学

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或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初春或秋后采挖根部,洗净,剥取根皮,晒干,切段入药。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凉血除蒸,清肺降火。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肺热咳嗽,咯血,衄血,内热消渴。

药典用量:9 15g。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

《珍珠囊》:“解骨蒸肌热,消渴,风湿痹,坚筋骨,凉血。”

《汤液本草》:“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

地骨皮的临床应用与用量:

一、用治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地骨皮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除有汗之骨蒸,为退虚热、疗骨蒸之佳品,常与知母、鳖甲、银柴胡等配伍,治疗阴虚发热,如地骨皮汤《圣济总录》,地骨皮用1两,约合41.4g。

若用治盗汗骨蒸、肌瘦潮热,常与秦艽、鳖甲配伍,如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地骨皮一用两约 41.4 g,折合每服约 0.46g。

二、用治肺热咳嗽

地骨皮甘寒,善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则清肃之令自行,故多用治肺火郁结,气逆不降,咳嗽气喘,皮肤蒸热等症,常与桑白皮、甘草等同用,如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地骨皮一两约 41.4g,折合每服约 1.38g;现代临床亦用治肺胃湿热之痤疮,地骨皮用15g左右。

三、用治血热出血证

地骨皮甘寒入血分,能清热、凉血、止血,常用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经验广集》单用本品鲜品加酒煎服,亦可配白茅根、侧柏叶等凉血止血药治之。

《傅青主女科》清经散,地骨皮配伍熟地、白芍、茯苓、青蒿、牡丹皮、黄柏,清热、凉血、调经,主治月经先期,肾中水火两旺。地骨皮五钱约合18.75g。

《傅青主女科》两地汤, 地骨皮三钱约11.25 g,甘寒清润,能清肝肾之虚热, 除有汗之骨蒸,配伍生地黄养阴滋液,凉血清热, 主治肾水不足,虚热内炽,月经先期。

清经散合两地汤可治疗月经先期(阳盛血热量多症)也可治疗月经先期(阴虚血热量少症)。只要辩证相符尽管大胆应用,屡有奇效。

四、用治内热消渴

地骨皮清热除蒸泄火之中,而能生津止渴,故与生地黄、天花粉、知母、丹皮、五味子等同用,可治内热消渴。地骨皮用量为 20 30g。

地骨皮的临床效验用法及用量:

1、不明原因发热、外感后余热缠绵、夜间发热

临床所见原因不明发热,且患者自诉全身不适,倦怠无力,烦躁不安,口干而不渴, 食少纳呆这一证型,多由邪气残留,伏于半表半里之间,内侵五脏,外搏营卫,正与邪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所致。临床治疗此证时以地骨皮清泄肺热、除肺中伏火,配伍生地黄、胡黄连、青蒿、丹皮、银柴胡清热凉血、清透伏热,地骨皮用量为15 20g。亦可用于外感后余热缠绵、夜间发热等症。

2、用治口腔溃疡

地骨皮漱口煎(地骨皮、柴胡、 五倍子)治疗口腔溃疡,临证时以知藿清散汤(知母15g,藿香10g,金银花12g,黄连5g,生地黄12g,白芷10g,防风10g,泽泻10g,通草8g,茯苓12g,川牛膝6g,肉桂3g,甘草 6g)口服,地骨皮漱口煎外用漱口临床疗效显著。

地骨皮敛肺降火,配伍柴胡泻热宁心、养阴生津,五倍子敛肺降火、敛溃疮,三者配伍具有清泄肺火、敛疮生肌的作用。常用地骨皮 12g,柴胡10g,五味子10g。

3、地骨皮红花散外治疣、鸡眼等。

《本草纲目》曰足趾鸡眼作痛作疮 , 地骨皮同红花研细敷之 ”。用地骨皮、红花等份或2:1研细外敷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疣、鸡眼 、尖锐湿疣等症 ,均可获良效。

4、用治肺痨发热

肺痨多因气阴两伤造成低热缠绵者, 经透视、化验等检查 没有器质性病变而午后或夜间出现潮热症状者,都可以重用地骨皮,用滋阴降火之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在于:

其一、临症应用地骨皮与清热、养阴之品合理配伍十分重要。例如 清肃肺热,须与生石膏、滑石配伍;退骨蒸劳热,应与青蒿、鳖甲、女贞子之类合用;益气养阴,方中加入沙参、麦冬、五味子等,疗效尤其显著。

其二、用足药量, 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地骨皮的基本用量不能少于50克,否则疗效欠佳。

5、单味地骨皮的几个用法

(1)治疗疗功能性低热、牙痛。

地骨皮50g( 鲜品100 150g) 煎水代茶饮,可治功能性低热、牙痛。

(2)用地骨皮150g、大黄炭90g,水煎2次取汁 600ml,加食醋200ml,每次用 40 50ml 漱口, 每日3 5次。治疗牙龈出血、口干或口臭、龈内肿痛,疗效确切。

(3)外用治疮疡

取生地骨皮50g、炒地骨皮50g分别研粉,瓶装备用。用时取药粉敷于疮疡表面。疮疡初期用生者;疮疡破溃生炒合用;完全无脓就用熟粉;纱布固定,日换药 1次 ,一 般3、5次即愈。

(4)外用治手癣

用地骨皮30g、甘草15g,煎水洗手治手癣,一般2 3日即愈。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地骨皮具有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菌消炎、镇痛、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2022-08-16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8:13: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地骨皮味甘微苦,性寒,属寒凉药。主要有泻肺火,清虚热的作用。常用于肺热咳嗽、骨蒸痨热、消渴烦热等情况,下面就地骨皮作为寒凉药的具体功效做详细介绍。 1、肺热咳嗽:肺经有热、郁而化火而致咳嗽、气急、痰黄、口渴,甚或咳痰带血以及身热鼻衄(小儿易见)、舌红脉数等症,可用地骨皮清泻肺经火热...

  • 地骨皮,味甘,性寒;归肺、肾经。清虚热;泻肺火;凉血。主阴虚劳热;骨蒸盗汗;小儿疳积发热;肺热喘咳;吐血;衄血;尿血;消渴。地骨皮的营养价值 根皮含甜菜碱、枸杞酰胺、β-谷甾醇,柳杉酚、蜂蜜酸、亚油酸和桂皮酸。地骨皮的选购 根皮呈筒状、槽状或不规则卷片。筒直径0.5~2cm,厚1~3mm。

  • 1、地骨皮治阴虚发热的功效常配伍银柴胡、知母等同用,治阴虚内热,心烦盗汗等症。可配伍浮小麦,地骨皮入血分,善清虚热,偏治有汗之骨蒸劳热;浮小麦善清心经虚热而止汗。两药合用,心肾并补,养阴敛汗。对阴血不足所致的骨蒸发热、心烦盗汗有很好疗效。配伍青蒿,地骨皮甘寒清降,凉血退热;青蒿苦寒...

  • 1、清虚热:凡是具有虚热的疾病均可以使用,如肺阴虚、肾阴虚、肝阴虚、潮热、盗汗、手脚心热、五心烦热等情况,均可以用到地骨皮。在清虚热的方子里,地骨皮是常出现的药物;2、清肺火:肺阴虚出现咳嗽、咯痰、咯血等,可以使用地骨皮,治疗效果较好。但是部分患者并不是完全肺阴虚,如肺燥或肺热导致咳...

  • 地骨皮性味甘、寒。入肺、肾经。具有凉血退蒸,清泄肺热的功效。临床常用于阴虚血热所致的骨蒸潮热,低热不退或盗汗等症。常于知母、鳖甲等清虚热的药物配伍使用。地骨皮还用于肺热咳喘,常与清泄肺热的桑白皮等同用。另外,地骨皮还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常与白茅根、侧柏叶等凉血、止血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