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与天花粉泡水喝,益气、生津、消肿,你知道吗?

对于许多临床中经常使用的中药,我们大多都还停留在名字阶段,甚至很多时候中药的名称也会让人产生歧义。名为天花粉的一味药物,名字就非常有迷惑性。当然它与危险的天花病毒没有任何关系,而且它也根本不是粉。

天花粉,来自于葫芦科植物栝楼的干燥根,也就是以根部入药,为有粉之名,而无粉之实。天花粉味甘,性微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和消肿排脓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烦渴、肺热咳嗽、消渴、疮疡等病症,临床运用也是非常广泛。

但中药的使用并不仅仅是单味药的运用,配伍才是王道,这可以大大延伸中药的使用范围。若是将天花粉与能够益气升阳、益卫固表的黄芪一同泡水喝,又可以在哪些地方发挥作用呢?

1.益气生津,用于暑热耗伤气津

风、寒、暑、湿、燥、火,此六气各有主时,而在夏天暑则为主气,若暑邪过盛,便会导致中暑。而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因此易于伤津耗气,从而出现口渴欲饮、小便短少以及气短乏力等气津受损的症状表现。在治疗时,除了祛除暑邪之外,自然就需要再益气生津。黄芪功专益气,具有不错的补益力量,也可生津养血;再加上天花粉,专门生津止渴,从而益气生津,改善症状。且天花粉本身微微苦寒,还可以制约黄芪之甘温,可谓是一举两得。

2.消肿排脓,敛疮生肌,用于外科疮疡

外科之疮疡其病机多责之于热毒炽盛,血败肉腐。在疮疡溃后,一般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正常,但若是本身气血亏虚之人,则无法保证局部气血之充足,从而疮口迟迟不收,耽误预后。黄芪配伍天花粉,黄芪敛疮生肌、托毒排脓,天花粉消肿排脓,对于外科疮疡特别是本身有正虚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正虚托毒无力而脓难以排出,还可以加上皂角刺等药物来加强功效。

3.除热生津止渴,用于消渴

中医所说得的消渴,其实和我们今天所说的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和病因病机都十分相似,因此中医也将糖尿病按照消渴来进行辩证论治。消渴的基本病机则是阴虚内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黄芪和天花粉,其实都是治疗消渴的常用中药。

天花粉既可清其热,又可生津止渴;黄芪则益气生津养血,从之共同治疗消渴,神奇的是,通过药理试验发现,天花粉和黄芪中皆各自含有能够降低血糖的有效成分,这也是两者能够用来治疗糖尿病的一大有力证据。总之,黄芪和天花粉两味中药,虽然其功效性味都有许多区别,但两者配伍起来,相反相成,也有着丰富的功效和作用。2022-06-30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9:47: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芪作为补气要药,能够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而天花粉则具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的功效,两者的结合对于调节人体机能有显著效果。泡制时,建议使用约800毫升的清水,将药材放入锅中,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炖约30分钟,期间可适当搅拌,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煮好后,滤去药...

  • 这三味药,黄芪补气,当归引血归经并可养血,天花粉润肺滋阴,生津止渴,一起喝可以,要说副作用的只是黄芪,常喝可出现口干口渴的阳亢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火。

  • 黄芪泡水补气升阳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含蔗糖,葡萄糖醛酸,黏液质,生物碱,多种氨基酸,胆碱,叶酸,熊竹素以及微量元素硒。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补中益气,温养脾胃。临床应用:1.用于慢性衰弱者,表现为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语言低微,脉象濡缓,久服黄芪有较...

  • 黄芪补气为君药,赤芍活血,天花粉生津解肌,赤芍天花粉共为臣药,有补气活血之功,治水道不利,肺气不宣,下肢酸痛!此方我用来治疗下肢酸痛确有疗效

  • 天花粉,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黄芪、玉米须,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地黄,具有清热补肾的作用;山药,具有补脾胃、滋养肾阴的作用;五味子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格列苯脲可降血糖,为西药,可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用于津液亏虚、气血耗劫的消渴病。糖尿病有饮水多、小便多、摄入多、体重减轻、体倦乏力、睡眠差...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