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溏如何判断是脾虚还是湿热引起的?

脾脏在人体脏器中具有:喜燥恶湿的特性。如果湿邪犯脾,就会引发一些消化道疾病。下面我们看看脾湿脾虚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及时作出判断,并且有效调养脾湿。
脾湿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分类:
一、寒湿: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
二、热湿: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调养脾胃的方法:
1、脾虚的人常常食欲不振、肢体倦怠、面色萎黄,秋天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
2、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肠胃溃疡患者容易复发,患有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溃疡的你,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睡觉时盖好被褥,防止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3、立秋后最好少吃寒凉食物或生食大量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消化道不适的人在秋季应当少食多餐,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油腻食物。2020-01-04
1.便溏的标准:就像是沼泽地里的烂泥,不成形、又湿又粘。
2.根本原因还在脾虚,脾主运化,运化水湿、运化水液。功能减退后,人体内多余的水排不出去,在体内内蓄积,造成体内处于“湿的状态”,未能及时恢复正常状态造成“郁久化热”成为湿热。
3.因此根本原因是脾虚,湿热是表象,包括便溏也是表象。
4.找个老中医调理一下。会好的。2019-06-1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0:15: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虚湿盛常表现为大便溏薄的症状。因大便溏薄是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会有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同时,因脾虚会导致体不能正常的运化水液,进而引起大便溏薄的症状。4、畏寒怕冷 脾虚湿盛还表现为畏寒怕冷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特别怕冷,即使穿...

  • - 口淡不渴,腹痛便溏。- 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 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 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 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 脉濡缓或沉细。脾虚湿热的症状与特点:- 脘腹胀闷,恶心欲呕。- 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 便溏不爽,小便短黄。- 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

  • 脾虚寒湿和脾虚湿热虽然都表现为脾虚的症状,但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在脾虚寒湿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饭后加重、大便稀溏、肢体乏力、少气懒言、头身困重、浮肿或消瘦,舌淡苔白,边缘有齿痕,脉濡缓等。若脾虚寒湿进一步发展为寒湿困脾,还可能出现脘腹痞闷胀痛、恶心呕吐、便溏、口...

  • 脾虚大便溏是中医术语,指人体的脾胃功能下降造成大便不成形,很粘腻,容易残留在便池上而很难冲刷掉,以上多提示为脾虚湿盛。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调整和治疗,比较常见的柴胡舒肝散、龙胆泻肝丸、健脾丸、归脾丸、逍遥丸都可以进行调治,需要在医生的辨证下合理用药。对于脾虚、大便溏,饮食上也要纠正,远离...

  • 寒证、虚证:通常无特殊臭味,质清稀、颜色淡,通常无痛或者痛不明显,其他可见乏力、腹胀痛喜温喜按。湿热证、实证:通常有明显臭味,质较粘腻不爽,大便粘腻不爽,腹痛拒按,便后痛减、喜热饮。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