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中医基础理论?

为了帮助自学考生尽快地学好《中医基础理论》,掌握其中的重点与难点,特将本人在教学中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加深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融深奥医理地浅显生活常识之中.中医基础理论重于思辨、抽象、实践性强,但弱于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学习中,注意结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进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联系夏天长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头或其他物体的表面所生苔藓形状为例,来理解滑腻之性状,说明舌苔滑腻与水湿的关系,并由此理解湿性粘腻的致病特点。结合既往临床实践,融抽象理论于常见病证之中。如人体皮肤受凉之后,可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涕,胸闷咳嗽等感冒症状,中医给以宣肺解表药物治疗后,感冒痊愈。以此说明肺主宣发、开窍于鼻、在体合皮的医学道理。

结合养生保健知识,融医学理论于预防保健之中。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加深对中医理论科学性认识。2.归纳异同,总结规律,帮助记忆。

歌诀记忆法:将一些难以掌握的内容编成歌诀,进行忆忆。

归纳记忆法:对于相关或相似章节的内容,注意从整体把握,找出其共同规律,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比较记忆法:对于有些容易混淆的内容,则注意鉴别,找出其异同。图表记忆法:将内容繁杂、形式相近的知识进行归纳,绘成图表,既简单明了,又有助于记忆。总而言之,在学习班 要注意紧扣教学大纲,注意联系生活及临床实际,做到将深奥的医学理论融入浅显的实例之中;并及时总结归纳,帮助记忆。如此,便能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深刻理解,又能牢固掌握的目的。2013-09-01
上课认真听讲,真的这是必须,还有一定要理解,理解是最重要的,傻背没用,还有1楼说先从<伤寒论>,<神农本草>入手.你看一楼跟本不懂中医吧?如果没看过<黄帝内经>怎么能看的懂<伤寒论>呢,<伤寒论>岂是随意就能看懂?或者我建议楼主去书店买一些关于<黄帝内经>的白话本,先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我就是学中医的,就是这么走过来的.2013-09-01
可从古典医籍入手,先读《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四大经典,后读四大医家,和时医,这地从古典到现代的学法,有点困难,但如能融会贯通,则能见病知源,这也是许多医家的学习路径。
或者从现代的〈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等入手,再读古典医籍,这个方法 容易,但不如上一法基础理论扎实,且容易参入一些西医思维,往往不能真正用中医的思维解释疾病而混入一些西医概念。
无论哪种方法 ,都要做到知 解 熟 诵 彰2013-09-01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8:36:0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还应采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中医基础理论中包含了许多矛盾的概念,如阴阳,它们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这些概念的理解需要灵活掌握,不能机械记忆。例如,阴阳不仅代表对立,还代表转化,阴阳的平衡与转化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辩证思维在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中尤为重要。例如,疾病...

  • 综上所述,改变学习观念,注重理解,培养辩证思维,是学好中医基础理论的关键。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 学好中医,首先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基石,应重新温习教科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临床各科知识和现代化科学及西医学相关知识。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知识的核心,必须精读。《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神农本草经》等经典著作是古代医家智慧的结晶,需要反复...

  • 学好中医,其实是有方法和步骤可循的。首先,你得打好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这就好比建房子的地基,得稳,得扎实。像阴阳五行、脏腑经络这些,都是中医的基石,得好好掌握。然后,你得学会如何诊断。中医的诊断方法可不止一种,望闻问切都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听他们的声音、询问病情,...

  • 打好基础是关键:首先,你得熟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这四大“登山杖”,它们能帮你稳稳地踏上中医学的征途。这些基础知识就像地基,打得越牢,你的中医学大厦才能建得越高。掌握中药功效,理解药性:中药的功效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你得像了解老朋友一样了解它们。不仅要记住它们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