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血热证的辨证施治

证候: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则: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主方:两地汤《傅青主女科》。方药:生地、玄参、麦冬、地骨皮、白芍、阿胶。方解:玄参、麦冬、生地滋肾阴,生津液;地骨皮清虚热;白芍、阿胶养血调经。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之功用。月经过少者,加枸杞子、何首乌滋肾填精以生血。五心烦热甚者,加白薇、生龟板、青蒿以清热退蒸。心烦不寐者,加龙骨、牡蛎、柏子仁、炒枣仁以镇静安神。月经过多者,加女贞子、旱莲草、龟板胶滋阴止血。头晕耳鸣者,加龟板、石决明潜阳。

2016-05-12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5 15:51: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主要证候:经来先期,量少或量多,色红,质稠;或伴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法:养阴清热调经。方药:两地汤。

  • 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症见两颧红赤,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夜热早凉,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或滋阴降火。用青蒿鳖甲汤、百合固金汤等。别称 阴虚发热 中医病名 阴虚内热 就诊科室 中医 常见发病部位手、足心热...

  • 形体消瘦,潮热盗汗,尤其是夜间,面赤,口渴,心烦失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严重点会肌肤干燥,脱皮,头发发白,更严重会发狂,谵语,甚至出血,或长斑疹,疮痈等,脉疾数,舌红绛干燥。

  • 1、阳盛血热证:女性患者在月经来潮期间会出现 突然大量出血或每日持续出血,且血色深红、质黏稠,以及小便短黄、大便燥结、情绪上烦躁等一系列表现;2、阴虚血热证:主要是由于出汗过度、气候炎热、饮食刺激等因素造成的,患者不仅有面部颧骨潮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等典型症状,还存在月经提前、量少...

  • 侧柏叶等煮水进行泡浴,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杀虫、润肤止痒的作用。但需注意,对于急性进行期患者或皮肤潮红面积大者,不宜进行浸浴。综上所述,血热证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病情辨证施治,结合内服外用药物进行综合调理。同时,患者也应注意调整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嗜好,以促进病情的恢复。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