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救肝胆湿热。脾胃湿热。肾阴虚

内经,认为,喜重口味就是脾胃失调标志之一。饭量小,大便稀烂,口中唾液很多,难闻,这都是脾胃失调导致的。你的唾液很可能是清水状的。
另有阴虚阳亢,阳亢不是真的亢进,其实是阴阳两虚,具体就不给你解释。
鼻子热气,应该没什么事,如果是肺热上攻也没什么关系,这个可以先放一放,看病也要有主有次,其他好了,这个也就没事了。
痘痘不知好了没有,痘痘其实龙雷之火,龙雷之火本应潜于水下,经常熬夜,导致阴不敛阳,也就痘痘生起了。失眠主要是阳不纳阴,心肾失交导致的。
早上脸肿,不知道怎么肿法,是不是眼皮肿的厉害,这个一般也是肾虚倒是,无晨勃,就是肾阳虚,我刚才说的阳亢,是阳相对于阴来说是亢的,是实邪。
眼睛花,怕光,主要是看电脑时间太长,睡眠不足导致的,注意休息就会很快恢复。
建议你:1.按时作息,一定做到晚上十一点前睡觉,七点前起床,可以睡不着,但是休息一下也很有用处,十一前是肾休息的时间,七点前是肝休息活动的时间,肝属五行之木,木是生发之气,你七点前起来活动一下,协助木气生发,对一天都有好处。2.脾胃失调,可以吃参苓白术丸,按说明服用即可。3.阴阳两虚,就吃右归丸+六味地黄丸,补阳养阴。吃一周,就应该有点效果了,如果无效就再调整药方。
生活习惯是主要的,治病时生活习惯所起的作用占到六分之五,药物只能起到六分之一,好好休息,多多锻炼,很快会恢复的。2019-07-13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40: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胆湿热和脾胃湿热都是提示体内有湿邪和热邪两种病邪,治疗方法还是以清热祛湿为主,比较常见的是应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还可以应用茵陈蒿汤、连朴饮,还有葛根芩连汤等等。这些药物可以很好的去除肝胆以及脾胃的湿热,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的应用可以使相关症状明显的好转。另外如果配合着相关的饮食...

  • 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属湿热并重者。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配木通以清热利湿;黄芩、连翘合贝母、射 干以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浊,宣畅气机。诸药合用,共成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之剂。

  • 1. 消化不良:湿热内蕴脾胃,可导致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2. 大便异常:湿热内蕴脾胃,可引起大便黏滞、色黄臭秽、腹泻等排便问题。3. 口渴纳呆:湿热内蕴,可导致口渴不解、食欲不振等症状。4. 舌苔黄腻:湿热内蕴脾胃,舌苔常呈黄腻状,是脾胃湿热的常见体征。5. 疲倦乏力:...

  • 首先,从身体表征来看,肝胆湿热的患者常感口中苦涩,伴随耳部肿痛,甚至有时会出现耳聋现象。此外,目赤及肝经湿热不稳定等症状也时有发生。而脾胃湿热的患者则表现为恶寒发热、食欲不振,舌苔呈现白腻,有时还伴有肠鸣腹泻。这些不同的症状反映了两种病情在身体表征上的明显区别。在调理方式上,肝胆湿热...

  • 肝胆湿热与脾胃湿热在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差异。两者皆由湿热之邪引起,且都可能出现纳呆、呕恶、腹胀等脾胃症状及黄疸。然而,在湿热偏重方面,两者有所不同:脾胃湿热以湿重为主,表现为肢体困重、纳呆、腹胀、大便溏泻等;而肝胆湿热则以热重为主,表现为身热、口干口苦、...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