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什么时期?

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
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扩展资料: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天人合一的叁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与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为最大特色的祖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气:信息-能量-物质学三元-多元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
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
2022-08-25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31: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至两汉时期。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伤寒杂病论》则成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开创性著作。进入魏晋及隋唐时期,中医学迎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发展迅速,出现了众多学派。明清时期,中医...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先秦、秦汉、晋隋唐、宋金元、明清,以及近代与现代五个阶段。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医学遗产,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先秦时期,医学思想开始萌芽。《黄帝内经》的出现,标志着早期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医学家们开始探索人体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 中医学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汉代以后的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又逐渐充实和完善了这一理论体系。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战国以降,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学术的...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发生在战国至两汉时期,这个阶段不仅是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医学家们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深入观察和研究,结合实践经验,逐渐构建出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学,作为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以及摄生康复的医学科学,自古...

  •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春秋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经典著作,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伤寒杂病论》为中医学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魏晋及隋唐时期为中医学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宋金元时期为中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的时期。明清时期为中医学理论综合汇通与深化发展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