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脾虚

什么是脾虚?
脾虚是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以及病征。
中医认为脾“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有统血之功。所以“脾气得安,五脏受荫,脾气虚弱,则百病生。”
 脾(胃)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人体生命过程的维持,及其所需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生成,均依赖于脾(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
脾虚则运化失常,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状。2021-09-30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1:46: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中的“脾虚”是指脾功能失调、功能减退、气血运输不足的一种状态。以下是关于脾虚的详细解释:一、脾虚的中医医学概念 脾主运化:在中医理论中,脾是人体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之一。它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这些精微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以供身体各器官使用。脾虚定义:当脾的...

  • 脾虚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脾的功能减弱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脾虚可以分为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和脾不统血等多种类型,主要由饮食不当、劳累过度或长期疾病导致。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脾虚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水液代谢失常,容易产生湿气和痰湿,或者出现出血等症状。

  • 脾虚是指人体脾脏功能失调、脾气虚弱的一种中医概念。脾虚容易导致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佳等症状。那么,脾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脾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1、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会导致脾虚,饮食不当也是导致脾虚的主要原因之一。比如引起过于油腻、生冷寒凉食物吃的多、过度饮酒等多种不健康的饮食...

  • 脾虚,中医术语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的是脾的功能减弱,无 常发挥其在消化、吸收和运化水谷精微方面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负责将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将水液代谢排出体外,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脾虚的表现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泄、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

  • 脾虚是指脾脏功能减弱或失调的病理状态,常见表现包括消化功能障碍、体力下降、面色无华等。详细解释 1. 消化功能障碍:脾虚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或大便稀溏等症状。这是因为脾脏功能不足,导致食物消化不良,进而影响食欲和排便。2. 体力下降:脾虚可能导致患者感到乏力、疲倦,常常体力不支。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