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热外寒、阴阳失调者是用人参功效好些,还是用西洋参功效好些?

  中医认为西洋参性寒,味甘微苦,入肺、脾经,具有补气养阴、泻火除烦、养胃生津之功能,适用于气阴虚而有火之症,多用于肺热燥咳、气虚懒言、四肢倦怠、烦躁易怒、热病后伤阴津液亏损等。如中风后遗留症用人参再造丸;补肾壮阳、填精养髓用龟龄集;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或气虚外感病人用人参败毒饮、生脉散等,欲求补而不燥、扶正祛邪、攻补并施,均有以西洋参取代人参的情况,可获良效。至于久病、妇女分娩、劳累过度所引起的身体虚弱、元气损伤、营养不足,以及各种出血、贫血、头晕头痛、神经衰弱、精神不振、腰酸背痛、自汗盗汗等虚弱性病症,服用西洋参后,均能迅速恢复健康。

  目前,不少人以为西洋参比人参好,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它们在药性方面就有寒温之别,虽然均有补气作用,但西洋参的药力不及人参,如低血压或休克治疗,仍以人参为佳。而高血压、眩晕、咽痛口干者,则用西洋参为宜。故两者各有千秋,用于治疗或进补时,应针对病情辩证施治,不可滥用。再如糖尿病发病之初“三多一少”用西洋参;病久气虚用人参(聂文涛:《食物训练与糖尿病康复》)。
  由此可见,西洋参最适宜于气阴两虚有热的病人,其独特之处在于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均可用西洋参。而对畏寒、肢冷、腹泻、胃有寒湿、脾阳虚弱、舌苔腻浊等阳虚体质者,则属禁忌之列了。2011-07-06
阴阳双虚,用人参最好,因为人参性味甘苦平,适合各种虚证的补益。而西洋参性味甘苦寒凉,只适合阴虚内热的人服用。2011-07-06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9:46: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4.阴虚临床表现为阴液不足,失其滋润濡养之功,可见口干舌燥、咽干唇干、皮肤干燥、便干尿少、舌红少苔,形体消瘦、盗汗、脉细数,以及午后潮热、五心烦热或颧红升火等证。5.阳盛格阴临床可见胸腹灼热、恶热、口干舌燥、烦渴而喜冷饮,便干溲赤,舌红苔黄等内热症状,同时可见手足厥冷、脉象沉伏等...

  • 中医常用的原则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这些原则旨在纠正阴阳偏盛偏衰的异常现象,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具体治疗方法包括:对于阴盛寒证,使用温热药;对于阳盛热证,使用寒凉药;对于阳不足、阴偏亢的情况,采用补阳抑阴的方法;对于阴不足、阳偏亢的情况,采用滋阴抑阳的...

  • 若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属寒痰为患,则发为冷哮;病因于热,素体阳盛,痰从热化,属痰热为患,则发为热哮;如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引起发作者,可以表现为外寒内热的寒包热哮;痰浊伏肺,肺气壅实,风邪触发者则表现为风痰哮;反复发作,正气耗伤或素体肺肾不足者,可表现为虚哮。 若长期反复发作,寒痰伤...

  • 3、气血不通:有些患者可能属于气血不通,由于躯干部产热较多,但整体的气血流动不畅,可能造成手脚冰凉,通常可以使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调理。手脚冰冷、身体发热可能是由于外寒内热、体内湿热过多等原因引起的。1、外寒内热:即病体内有热证。如果寒邪因不注意保暖受寒而侵入,而寒邪停留在体表四肢之间...

  • 阴阳失调之说,首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和《素问·调经论》说的“阳虚则外实、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等。 阴阳偏胜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机。病邪侵入人体,在性质上,必从其类,即阳邪侵袭...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