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要背哪些中医典籍

真不错的年轻人!!!
我当年就扣字眼把有的老师抠的目瞪口呆或者有的被我抠火了!
首先要强调的是,想明白老祖宗的理论,不仅仅是看中医基础(大学教材)的,如果把现代的一些基础理论看透,例如细胞组织学;哲学;他们是可以融会贯通并且举一反三的.对中医基础(大学教材)的领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其次,如果你理解了,就不需要死记硬背了!!!
现在的老中医或者老师,大多是草菅人命和误人子弟的.
如果有兴趣,你看南怀谨全集吧.
这位国学大师对儒释道三家的诠释是他人不可比拟的.并且白话的阐述简单明了.真正能够达到经史合参深入浅出居高临下的境地.
看明白了他的全集.黄帝内经就迎刃而解了.
先理解再记忆是不变的规律,最高的效率.2010-04-10
首先,对你表示敬意。现在我们学中医的很少有坚持经典的了。只要肯下苦功肯定是有收获的。我推荐几个著作吧,黄帝内经自不必说,肯定是要熟练的,中医临床必背——伤寒论,脉诊入门——濒湖脉学,中药方面——药性赋,方剂方面——汤头歌诀,背经典不等于就能精通中医理论,但是通过背诵经典能增长中医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悟出一些中医道理,是很有帮助的。以上为个人浅见,希望对你有帮助。2010-04-09
古代名医也没有几个能全背内经的,不过熟读是需要的,一些著名篇章和灵枢中经脉的走形是需要背的。伤寒和金匮最好能背。其他没有公认的非背不可的,不同的中医、不同的派别侧重的不一样。像清末和民国在民间普遍认为《医宗金鉴》要背,汪昂的《汤头歌诀》、《药性赋》,李时珍的《滨湖脉学》要背,但现在不太重视了。
个人的经验是,不要去死钻某一句话或者某个理,先熟读不求甚解,在临床中常常会豁然开朗,再结合临床去钻研经典,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2010-04-09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很重要
最好能背下来
当然 理解着背
另外就是楼上同仁们说得《医宗金鉴》《濒湖脉学》之类了
方歌不必特意背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方证齐全的
当然 方歌可以做了解
《内经》也是 熟读加经典句子背诵就可以了
不必悉记 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让我们一起进步2010-04-0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26: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伤寒论》是中医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外感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医的辨证施治思想有重要作用。四、《金匮要略》是中医古代典籍之一,主要讲述内科杂病的证治原则。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到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疗方法。五、《中药学》是学习中医必须要掌握的学科之一,书中详...

  • 10. 《中医临床手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经典典籍之一,《黄帝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经络学说,是了解中医不可或缺的部分。该书不仅对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也是研究中医理论的核心书籍。《伤寒论》:由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该书为中医临床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在外感疾...

  • 1.《黄帝内经》此书是一部集医疗理论、医学伦理及哲学思想于一体的典籍,被誉为中国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探讨了人体的生理结构、疾病成因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2.《难经》《难经》是对《黄帝内经》的深入解读与补充,对其中一些深奥难懂的内容进行阐释与解析。

  • 二、《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的经典典籍之一,《黄帝内经》集结了古代医家的智慧。它不仅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结构、病理变化,还详细描述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阅读《黄帝内经》,可以深入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三、《伤寒论》:该书是金代医学家张仲景的经典之作,主要论述外感疾病的辨...

  • 1.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典籍中的瑰宝,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该书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对中医的发展影响深远。2.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的奠基之作。该书详细论述了伤寒病的病因、病理以及...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