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容 医师
▼
泰茗医民族医疗团队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执业医师,临床多年,年轻实力派中医,擅长内外治疗法,师从韦刃先生长子韦一老师、弟子君儒老师修习振荡中医脉法,任之堂余浩老师修习阴阳九针。
擅长振荡中医、穴位埋线、阴阳九针、腹针、超微针、姜疗等治疗方法,在治疗颈肩腰腿痛、小儿疳积、便秘、咳嗽、胃痛、肥胖、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孕前产后调理、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
大家好,我是泰茗医团队的林桂容医生。
今晚由我来大家分享一下临床工作上的一些小心得,主题为《浅谈振荡中医的临床运用》。下面先由我简单介绍一下振荡中医的宗师以及何为振荡中医。
振荡中医宗师韦刃,“S”读振荡中医,即随机脉法创始人,生于1937年,1961年拜师冯金铭大师,在继承古典中医环理论基础上将其精华与现代科学深度融合,创立了S中医,先后发表专著《振荡中医发蒙》《中医脉诊之谜》及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获奖。2009年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聘为顾问,多年传播振荡中医的理念,与脉诊技术已经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2014年当选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何为振荡中医?振荡是指体液在能量的推动下,沿着序化的结缔组织,即我们的经络,反复地周流、不断运化的一个过程。它对外通应天地,对内通应身心。振荡中医不着眼于疾病局部的症状与病理改变,而是以脉诊为临床辨证诊疗的唯一依据,以激活和强化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愈疾病的能力为唯一目的,从而达到一正复、百病除的临床效果。
振荡中医的特点:一、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脉学,使脉诊更加的简明更实用;第二、不着眼于局部的病症,而着眼于整体状态的调整,振荡就是古典中医的精华所在,系统整体的环模式;三、建立了病-脉-证-治体系,诊疗过程一目了然;四、凭脉下药、唯脉无证、随机当下,脉平症自消;五、先辨虚实,再辨气液、阴阳,后辨水湿痰郁瘀;六、振荡中医使用是中药精细粉,当下诊脉当下服药(含服或者冲服)。
我将近三年在临床上面使用振荡中医脉法,诊治了各种不同的病症,验证了这个脉法的理念,简明实用。我大部分与针灸、拔罐、姜疗、穴位点刺放血、药线点灸等外治方法来一起使用,内调外治地使用很好的提高了临床的疗效。
今晚我重点分享的是一个治病的思路,不是处方,因为脉变方变。现在分享几个临床真实案例,下面的案例的处方的药量均为一次服用的量、一天3次4小时一次,临床案例一的就诊日期是2020年5月25日,黄某,女,36岁,腹部难受,胸闷七天,月经推迟两个月,气液较虚,然后凉、湿、瘀。
当时我对症治疗的是使用了人参0.6克,枸杞0.2克,白术0.3克,山药0.2克,眉豆0.2克,带药了三天回去。治疗的疗效的话,第一天治疗后,腹部难受、胸闷症状消失,第二天来月经。
这个案例的心得的话,主要是补气液,还有祛湿、化瘀,使我们人体的一个环有能量运转起来。
临床案例二的话,就诊日期是2020年3月24日,基本信息是,周某,男,六岁,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六年。当时的脉象是气液虚,凉湿,两关血瘀,硬结如石头。对症治疗是党参0.5g,白术0.2g,白扁豆0.2g,山楂0.2g,鸡内金0.2g,带药五天,然后四缝点刺疳积液。
复诊3月30日的脉是气液偏虚,凉湿,两关血瘀,硬结溶解大部分,对症的治疗是党参0.3g,焦麦芽0.2g,白扁豆0.2g,白术0.2g,带药五天。
第三次复诊是4月7日,凭脉辨证的话,是气液偏虚,凉湿瘀痰,对应的治疗是党参0.2g,焦麦芽0.1g,白术0.1g,白扁豆0.1g,肉桂0.1g,也带药了五天,治疗后面的效果的话,其母亲反馈的是,食欲佳,大便正常日行一次,前面刚来时,这个小孩他有点点小自闭吧,调了大半个月以后的话,性格变得相对开朗。
我这个案例的心得的话,主要是通我们的中焦瘀堵,疏通我们的中焦,使我们人体一个气机升降运动功能正常了,我们人体的环才能畅通的运行。
临床案例三的话,就诊日期是18年的时候,12月10日,罗某,女,38岁,月经淋漓不净15天,凭脉辨证的话,当时是气液虚,凉湿瘀,对应的治疗的话是,人参0.5g,黄芪0.2g,枸杞0.1g,补骨脂0.2g,眉豆0.2g,带药了三天。当时给她做了个针灸是断红穴(双),中脘,三阴交(双),足三里下一横指(双),再是腹部艾灸。
治疗后的话,第一天只剩点滴而下,第二天治疗以后的话月经干净。这个的思路心得的话,就类似于水龙头没关好,漏水,把开关关好了,水就停了。
案例临床四的话是,就诊日期2020年3月7日,陈某,女,38岁,人流术后全身发冷,睡眠差及噩梦多七天。凭脉辩证的话是气液较虚,双尺也较虚,寒湿瘀,当时给的对症治疗是,人参1g,枸杞0.2g,补骨脂0.3g,肉桂0.3g,眉豆0.2g,带药了三天。针灸是补气血针,中脘、上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大横(双)、内关(双)、三阴交(双)。
治疗后的第一天的话是,全身的发冷的症状消失,睡眠好。第二天治疗后,晚上能一觉到天亮,无噩梦。第三天治疗后睡眠正常,精神佳。我们经常说沉尺为根是吗,根就是我们的地基,类似一棵树的话,把树根扎稳了,我们的树干枝叶就不会摇摆不定。
临床案例五的话,是就诊日期是2020年5月19日,周某,女,20岁。她当时的症状是,胃脘部抽痛一小时,痛苦面容,当时给她把了脉,是气液偏虚,右关较虚,无力的,然后湿瘀,脉整体比较细紧一些。当时给她的对症治疗是人参0.3g,熟地0.2g,鸡内金0.2g,眉豆0.25g。给她点了个壮医药线,是上脘,中脘,合谷(双),三阴交(双)。她治疗后,服药跟点药线点灸15分钟后,胃脘部抽痛消失,然后柔和面容。
这个案例的思路的话,主要是为什么右关较虚、其它不虚,那一定要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她的寸或者他的尺堵住了,然后它通不了。所以这个的方案主要是让她整个脉的一个湿瘀给它化掉。气液的流通了之后,就类似于把堵在河流里面的垃圾清理掉了,河水它就流畅了。
这个是临床案例六,就诊日期是18年,7月1日吧,蒙某,男,52岁。他当时的主要症状是,在舌头的右中下的地方,长有一颗黄豆大的息肉一个月。当时他有去看牙科、神经科类的,服用了西药也没有改善。把他的脉是气液不虚,两寸偏虚,寒湿瘀。当时给他的对症治疗是,黄芪0.3g,白术0.2g,肉桂0.25g,补骨脂0.2g。带药三天治疗,一个月后他陪他的爱人过来针灸的时候,告知息肉已消失,期间未服其他药物。
这个案例的治疗的思路是,只要把他的寒湿瘀给他清理干净了,他的阳气升起来,就类似于潮湿的房子干燥了,各种的霉菌它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掉了。
上面的这几个案例,都是不一样的,它的治疗方案我都没有着眼于它的局部病症,基本都是着眼于整体状态的一个调整,凭脉下药,脉平症自消。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正确了出路就正确。而凭脉下药,凭脉下针、凭脉按摩、凭脉食疗等凭脉治疗一样是有理可循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只要对症了,脉平了,然后症状自然而然的就消了。
为我的心得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吧,我觉得中医的一个兴衰在于一气之“S”,得“气”则兴,失“气”则衰。“气”使身体的“环”遵循宇宙自然法则。脉之所诊,诸法之所调,皆诊调整体一气之逆,使之顺耳,从而达到“一正复,百病除”。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本。养生之道,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而现代很多的疾病都是跟我们的生活作息,(例如熬夜,黑白颠倒),饮食(冰冻,食物辛辣油炸),情志的话,(例如暴躁易怒啊,伤感忧郁啊)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强生重心智,欲美行须善,养生勿伐正,恶习务除,食色勿贪,心病应治心,理得心易安,欲高慎自乐!2022-06-18
▼
泰茗医民族医疗团队医师,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执业医师,临床多年,年轻实力派中医,擅长内外治疗法,师从韦刃先生长子韦一老师、弟子君儒老师修习振荡中医脉法,任之堂余浩老师修习阴阳九针。
擅长振荡中医、穴位埋线、阴阳九针、腹针、超微针、姜疗等治疗方法,在治疗颈肩腰腿痛、小儿疳积、便秘、咳嗽、胃痛、肥胖、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带下病、孕前产后调理、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疾病方面积累一定的临床经验。
大家好,我是泰茗医团队的林桂容医生。
今晚由我来大家分享一下临床工作上的一些小心得,主题为《浅谈振荡中医的临床运用》。下面先由我简单介绍一下振荡中医的宗师以及何为振荡中医。
振荡中医宗师韦刃,“S”读振荡中医,即随机脉法创始人,生于1937年,1961年拜师冯金铭大师,在继承古典中医环理论基础上将其精华与现代科学深度融合,创立了S中医,先后发表专著《振荡中医发蒙》《中医脉诊之谜》及论文三十余篇,并多次获奖。2009年被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聘为顾问,多年传播振荡中医的理念,与脉诊技术已经深受国内外专家好评。2014年当选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
何为振荡中医?振荡是指体液在能量的推动下,沿着序化的结缔组织,即我们的经络,反复地周流、不断运化的一个过程。它对外通应天地,对内通应身心。振荡中医不着眼于疾病局部的症状与病理改变,而是以脉诊为临床辨证诊疗的唯一依据,以激活和强化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自愈疾病的能力为唯一目的,从而达到一正复、百病除的临床效果。
振荡中医的特点:一、继承并发展了传统脉学,使脉诊更加的简明更实用;第二、不着眼于局部的病症,而着眼于整体状态的调整,振荡就是古典中医的精华所在,系统整体的环模式;三、建立了病-脉-证-治体系,诊疗过程一目了然;四、凭脉下药、唯脉无证、随机当下,脉平症自消;五、先辨虚实,再辨气液、阴阳,后辨水湿痰郁瘀;六、振荡中医使用是中药精细粉,当下诊脉当下服药(含服或者冲服)。
我将近三年在临床上面使用振荡中医脉法,诊治了各种不同的病症,验证了这个脉法的理念,简明实用。我大部分与针灸、拔罐、姜疗、穴位点刺放血、药线点灸等外治方法来一起使用,内调外治地使用很好的提高了临床的疗效。
今晚我重点分享的是一个治病的思路,不是处方,因为脉变方变。现在分享几个临床真实案例,下面的案例的处方的药量均为一次服用的量、一天3次4小时一次,临床案例一的就诊日期是2020年5月25日,黄某,女,36岁,腹部难受,胸闷七天,月经推迟两个月,气液较虚,然后凉、湿、瘀。
当时我对症治疗的是使用了人参0.6克,枸杞0.2克,白术0.3克,山药0.2克,眉豆0.2克,带药了三天回去。治疗的疗效的话,第一天治疗后,腹部难受、胸闷症状消失,第二天来月经。
这个案例的心得的话,主要是补气液,还有祛湿、化瘀,使我们人体的一个环有能量运转起来。
临床案例二的话,就诊日期是2020年3月24日,基本信息是,周某,男,六岁,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六年。当时的脉象是气液虚,凉湿,两关血瘀,硬结如石头。对症治疗是党参0.5g,白术0.2g,白扁豆0.2g,山楂0.2g,鸡内金0.2g,带药五天,然后四缝点刺疳积液。
复诊3月30日的脉是气液偏虚,凉湿,两关血瘀,硬结溶解大部分,对症的治疗是党参0.3g,焦麦芽0.2g,白扁豆0.2g,白术0.2g,带药五天。
第三次复诊是4月7日,凭脉辨证的话,是气液偏虚,凉湿瘀痰,对应的治疗是党参0.2g,焦麦芽0.1g,白术0.1g,白扁豆0.1g,肉桂0.1g,也带药了五天,治疗后面的效果的话,其母亲反馈的是,食欲佳,大便正常日行一次,前面刚来时,这个小孩他有点点小自闭吧,调了大半个月以后的话,性格变得相对开朗。
我这个案例的心得的话,主要是通我们的中焦瘀堵,疏通我们的中焦,使我们人体一个气机升降运动功能正常了,我们人体的环才能畅通的运行。
临床案例三的话,就诊日期是18年的时候,12月10日,罗某,女,38岁,月经淋漓不净15天,凭脉辨证的话,当时是气液虚,凉湿瘀,对应的治疗的话是,人参0.5g,黄芪0.2g,枸杞0.1g,补骨脂0.2g,眉豆0.2g,带药了三天。当时给她做了个针灸是断红穴(双),中脘,三阴交(双),足三里下一横指(双),再是腹部艾灸。
治疗后的话,第一天只剩点滴而下,第二天治疗以后的话月经干净。这个的思路心得的话,就类似于水龙头没关好,漏水,把开关关好了,水就停了。
案例临床四的话是,就诊日期2020年3月7日,陈某,女,38岁,人流术后全身发冷,睡眠差及噩梦多七天。凭脉辩证的话是气液较虚,双尺也较虚,寒湿瘀,当时给的对症治疗是,人参1g,枸杞0.2g,补骨脂0.3g,肉桂0.3g,眉豆0.2g,带药了三天。针灸是补气血针,中脘、上脘、气海、关元、天枢(双)、大横(双)、内关(双)、三阴交(双)。
治疗后的第一天的话是,全身的发冷的症状消失,睡眠好。第二天治疗后,晚上能一觉到天亮,无噩梦。第三天治疗后睡眠正常,精神佳。我们经常说沉尺为根是吗,根就是我们的地基,类似一棵树的话,把树根扎稳了,我们的树干枝叶就不会摇摆不定。
临床案例五的话,是就诊日期是2020年5月19日,周某,女,20岁。她当时的症状是,胃脘部抽痛一小时,痛苦面容,当时给她把了脉,是气液偏虚,右关较虚,无力的,然后湿瘀,脉整体比较细紧一些。当时给她的对症治疗是人参0.3g,熟地0.2g,鸡内金0.2g,眉豆0.25g。给她点了个壮医药线,是上脘,中脘,合谷(双),三阴交(双)。她治疗后,服药跟点药线点灸15分钟后,胃脘部抽痛消失,然后柔和面容。
这个案例的思路的话,主要是为什么右关较虚、其它不虚,那一定要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她的寸或者他的尺堵住了,然后它通不了。所以这个的方案主要是让她整个脉的一个湿瘀给它化掉。气液的流通了之后,就类似于把堵在河流里面的垃圾清理掉了,河水它就流畅了。
这个是临床案例六,就诊日期是18年,7月1日吧,蒙某,男,52岁。他当时的主要症状是,在舌头的右中下的地方,长有一颗黄豆大的息肉一个月。当时他有去看牙科、神经科类的,服用了西药也没有改善。把他的脉是气液不虚,两寸偏虚,寒湿瘀。当时给他的对症治疗是,黄芪0.3g,白术0.2g,肉桂0.25g,补骨脂0.2g。带药三天治疗,一个月后他陪他的爱人过来针灸的时候,告知息肉已消失,期间未服其他药物。
这个案例的治疗的思路是,只要把他的寒湿瘀给他清理干净了,他的阳气升起来,就类似于潮湿的房子干燥了,各种的霉菌它就自然而然的消失掉了。
上面的这几个案例,都是不一样的,它的治疗方案我都没有着眼于它的局部病症,基本都是着眼于整体状态的一个调整,凭脉下药,脉平症自消。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正确了出路就正确。而凭脉下药,凭脉下针、凭脉按摩、凭脉食疗等凭脉治疗一样是有理可循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只要对症了,脉平了,然后症状自然而然的就消了。
为我的心得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吧,我觉得中医的一个兴衰在于一气之“S”,得“气”则兴,失“气”则衰。“气”使身体的“环”遵循宇宙自然法则。脉之所诊,诸法之所调,皆诊调整体一气之逆,使之顺耳,从而达到“一正复,百病除”。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本。养生之道,和于术数,法于阴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而现代很多的疾病都是跟我们的生活作息,(例如熬夜,黑白颠倒),饮食(冰冻,食物辛辣油炸),情志的话,(例如暴躁易怒啊,伤感忧郁啊)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应强生重心智,欲美行须善,养生勿伐正,恶习务除,食色勿贪,心病应治心,理得心易安,欲高慎自乐!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