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温病学》书籍,不知道选择哪个版本的好。

唯一能帮到你的就是把两本讲稿的内容提要贴上来,你自己在考虑一下:

中医讲稿系列-刘景源温病学讲稿
本书分为上篇、中篇、下篇三大部分。"上篇总论"分为六章,分别讲述了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温病的概念、温病的病因与发病、温病的辨证、温病的常用诊法、温病的治疗等内容。为使读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与温病学形成有关的历代主要著作及几位温病学名家的学术观点,书中对温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作了较详细的讲解,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中篇各论"分为八章,分别讲述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八种温病。在每个病种里,都分别讲述了概念、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书中对每个证候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方剂也作了详细的阐释,还对某些相疑似的方证作出了鉴别分析,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二。为了使读者对每个病种的传变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书中在每个病种后都附有传变规律及证治简表,使读者一目了然,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三。"下篇温病学名著选讲"分为二章。第一章"《叶香岩外感温热篇》前十条阐释"重点阐发了叶天士的学术思想。第二章"《温病条辨》评介--吴鞠通学术思想探讨"重点介绍了《温病条辨》的体例及编写特点、主要内容及其学术思想的核心。这两章的讲述,较少引用前人的评注,主要是介绍我本人学习叶、吴两位温病学家著作的读书心得及用于指导临床的体会,这是本书的特色之四。

孟澍江温病学讲稿(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第二辑)
孟澍江教授是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的温病学专家,是我国现代温病学的开创者和现代温病学课程体系的创建者之一。本讲稿的内容以《温病学》五版教材为基础,体现了孟教授对温病学这门学科的认识以及为更好地把温病学的"三基"传授给学生而对教材进行的改良。

王灿晖温病学讲稿(中医名家名师讲稿丛书)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重点学科“温病学”学科带头人。在长期从事温病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中,王教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金寿山温病学讲稿
本讲稿是金老在上海市首届中医研究班的讲课录音,并参考吴敦序老师的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本讲稿广征博采,脉络分明,上溯《内经》、《伤寒》,下贯明清各家,间参个人心得,内容既十分丰富,又切以实用。

张之文温病学讲稿
张之文教授是全国著名温病学家、成都中医药大学名师,长期从事温病学教学和临床工作,对中医温病学有高深造诣,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温病学科享有盛名。本讲稿是在张之文教授面向全国温病师资培训班、研究生、本科生等层次的讲课内容基础上,整理提炼而成。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温病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温病学的发展简史、温病的概念、病因和发病、辨证、诊法、治疗和预防;中篇主要介绍常见温病的辨证论治,包括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丹痧,尤其是结合名家认识和自身临床体会,突出辨证分析和临床运用;下篇主要介绍温病学代表性古代名著,选取叶天士《温热论》和薛生白《湿热病篇》部分条文进行阐释。全书内容精炼,辅以表格、图示,并附有舌象、斑疹白疒咅等照片,便于教与学。
本书内容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充分反映了张教授独到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同时也反映了其学术成果和独到的见解及体会。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和临床医务工作者学习温病学参考,亦可供有关教学工作者参考。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第2版)
本书(第2版)在保持第1版框架及内容的基础上,对全书进行了梳理完善。本书分五篇。第一篇为基础理论,对温病学发展史、温病的概念与特点、病因与发病、辨证、诊法、治疗与预防等予以论述。第二篇为温病证治,详述了14种四时温病与温疫的中医证治。第三篇为现代疾病证治,对44种现代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证治予以阐述(删除了1版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3种,增加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人类猪链球菌感染和手足口病4种),且能结合现代研究最新成果,并充分运用温病学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凸显了时代特征。第四篇为名家名著选介,介绍了18位古代温病名家的学术观点及成就,精选了23种古代温病名著予以诠释(较1版减少4种),旨在为从事温病学习与研究者提供文献参考。第五篇为学术研究与展望,反映了最近10年温病领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指出了温病研究的思路与方向。本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权威、实用、创新的特点,充分反映了当前我国温病理论与临床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进展及新成果,也反映了各位参编专家宝贵的临床经验,是现今内容最全、体例最新、论理最深、文献最精丰富且实用的温病学参考书。书末附有方剂汇编和试题精选答疑,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可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教学的必备案头书,也可供中医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参考。2011-10-13
本人在听刘景源的温病学视频讲座,所以要买他的讲稿。另外学得张之文的瘟病学讲稿写得更有条理和层次性,所以现在就产并买了。好书不可多得,有了就买吧!2012-03-25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0:40: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中医可以看的书籍有:《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药学》。《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之作,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此书对于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人体生理病理有重要作用。《伤寒论》是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著作。该书详述了外感疾病的辨证...

  • 一、《中医基础理论》。二、《黄帝内经》。三、《伤寒论》。四、《金匮要略》。五、《中药学》。六、《中医临床基础》。七、《温病学》。以下为各书籍的具体解释:一、《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书籍,包含了中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是学习中医不可或缺的基础。了解这些基础理论之...

  • 《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书籍,主要讲述了伤寒和杂病的辨证施治。此书对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药学的巨著,对中药的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等进行了系统整理和阐述,是学习和研究中药学的重要参考书。4.《温病条辨》《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重...

  • 《温疫论》不仅是一部重要的中医专著,也是研究急性传染病的重要资源。它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治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中医院校师生、自学者以及临床医师而言,《温疫论》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它系统地阐述了温疫病的各个方面,为理解和防治这种疾病提供了宝贵的...

  • 《易经》与中医学的融合是现代中医研究的前沿,此书深入解析《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核心奥秘,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古中医学,提出“生命宇宙整体观”和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理念,成为当代中医学习者的重要参考。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掌握以下备考技巧是关键:首...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