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热用什么中药方

火从何来?胃气不降,食辣饮冷,气滞化热,清热只能治标,和胃是根本。用白虎汤。
生石膏:用于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玉竹: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用于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麦冬:清养肺胃之阴
黄芩黄连栀子白芍山药莲子等等,黄连虽然厉害但久用败肾,白芍山药莲子血压低少用2011-04-04
清胃散治疗胃火牙痛2011-03-29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芦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2、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4、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5、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6、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8、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摘要】
胃热有什么方子治疗【提问】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芦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哕止即停服。

2、胃热吐食,用蝉蜕五十个(去泥)、滑石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碗,加蜜调服,此方名“清膈散”。

3、治胃热消渴。用陈粟米煮饭吃。

4、胃脘火痛。用大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加水一碗,煎至七成,加入生姜汁饮下,痛立止。如此病是复发,还要加服玄明粉一钱,才能止痛。

5、胃热牙痛。用升麻煎汤,热漱并咽下。方中加生地黄亦可。

6、肠胃伏热。用酸浆果实五两、苋实三两,马蔺子(炒)、大盐榆白皮(炒)各二两、柴胡、共同芩、栝楼根、闾茹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木香汤送下。

7、(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8、口舌糜烂(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心胃热,水谷不下)。用柴胡、地骨皮各三钱,水煎服。此方名“地骨皮汤”。【回答】2021-12-27
胃火旺盛口苦口臭,1味中药泡水喝,清胃热,给胃“灭灭火”

2020-12-24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43: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成药:如牛黄清胃丸,具有清胃泻火的功效,针对胃热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可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此类药物,以便快速缓解不适。2.中药方剂:如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等药材组成,能够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对于胃热引起的口苦、口臭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详细解释:1. 药物功效:胃热多因饮食辛...

  • 治疗胃火旺盛的中药有很多,像黄连、黄芩、蒲公英、石膏等,这些药物对于败胃火,都有很大的帮助。其中黄连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临床上可以通过黄连组成一些中药方剂,针对于胃火炽盛出现的牙痛、口臭、脾气暴躁、睡眠差,以及一些相关症状进行治疗。常用于清胃...

  • 玉女煎是一款出自古代医书《景岳全书》的中药方剂,其属于清热剂类,主要针对清脏腑热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包括石膏(9-15克)、熟地(9-30克)、麦冬(6克)、知母(5克)和牛膝(5克)。此方的目的是清胃热并滋补肾阴,适用于胃热阴虚所引起的症状,如头痛、牙痛、牙齿松动、牙龈出血以及口渴、舌红苔...

  • 麦冬茶 麦冬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作用。取5-8片置于饮杯中,先用少许开水冲泡润湿饮用最佳或煎水代茶饮用。麦冬适合搭配玉米须、桑叶、绿茶。大黄茶 取生大黄3~9克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即可服用。每日少量饮服,可健胃、助消化、泻胃火、增进食欲、调和气血。橙子皮橘子皮...

  • 胃热就是胃火过盛,治疗方法主要是吃寒凉的食物或者偏寒凉的药物,在不损伤胃气的前提下尽量灭火、败火,通过腹泻等方式使胃火祛掉,达到身体健康的程度,常用中药有平胃散、木香顺气丸等。饮食上可以也通过食物进行调理,比如薏米仁、山药、冬瓜、秋葵、萝卜、小豆,特别是绿豆效果更好,水果上可以考虑西瓜...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