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法有利于去除体内的寒湿,要怎么预防湿邪侵入

在冬天时,当少食生冷之品。水果摄入量每日保持200~350g即可,切不可再以水果代替主食作为减肥手段。
祛寒湿从这下手
穴位按摩
介绍几个祛湿大穴——
1、大椎穴:
它集合了三条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阳小肠经) 汇于督脉。

刺激该穴可激发全身的气, 护卫周身,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2、承山穴
承山穴是“身体上的红豆薏米粥”。
因为承山穴在“主人体一身之气”的足太阳膀胱经上,刺激它能直接振奋膀胱经的阳气,排出人体湿气。

通常来说,只要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湿气会在此时与气一同向外发生。
如果您的承山穴轻轻一按即有明显的酸胀痛感,那么大半是体内湿气较重的缘故。
3、足三里穴与阴陵泉穴:
脾是生痰之源,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

很多人到了夏天都离不开空调和冷饮,还大呼整条命都是空调和冷饮给的。殊不知这些冰凉的食物入口,看似清爽解暑,实际上却可能给脾胃带来湿寒之气,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问题。
寒湿困脾,脾不健运自然虚
人体的脾有运化水湿的作用,可以将水湿运化到三焦。正常情况下,食物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部分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朝百脉,通过血液将精微润养五脏六腑。
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就会使脾失去健运,水湿就会无法带走停滞,如果水湿聚集就会形成痰饮。如果这时再贪凉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就会导致寒湿困脾,水湿不能正常被带走,停滞就会引起食欲缺乏、腹胀。寒湿向下注入大肠,就会导致大便带水湿,变软或不成形。四肢轻微水肿,舌头肥大,舌苔也会白腻,这是因为有水湿夹杂。

预防寒湿困脾,记住这8点
1. 应当进食低盐饮食。
2. 体质肥胖之人多湿,夏秋之交尤其注意不要遭雨淋、受湿。
3. 不要贪凉饮冷,避免湿邪外入或内生。
4. 吐泻时期宜暂禁食,吐泻停止后再逐渐恢复饮食,先以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为宜。
5. 吐泻甚者容易伤胃气,可饮淡盐水、米汤养胃气。
6. 腹胀病人不宜食用煎炸、辛辣、坚硬的食物,以半流质和无渣而富有营养的食物为宜。
7. 避免情志抑郁或暴怒,戒除烟酒。
8. 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米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可多食用新鲜水果、蔬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量。

偏方:焦米粥,祛除脾湿一身轻
将大米洗净放置在铁锅中,以文火炒至焦黄色,然后加入清水400 毫升左右,煮至米开,凉温后食用,每天服食1次,连服3-4天,能够有效改善脾湿的症状。
2018-12-03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4:18:1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食疗是一种有效且方便实用的祛湿方法。建议在饮食中增加具有祛湿、排毒、消肿、利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红豆汤、冬瓜排骨汤、健脾祛湿汤、玉米须汤等。长期坚持食用这些食物,可以显著改善体内湿气过重的问题。除了食疗,适量的运动也是快速祛湿的好方法。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代谢废物的排出,将体内的湿气等...

  • 祛除体内寒湿的方法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中药的方式来进行应用,比较常见的是附子理中丸,还有理中丸,都可以能帮助体内来祛除寒湿,甚至参苓白术散等药物的应用,效果也不错,最好在医生的辨证下合理的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来进行治疗。第二、通过理疗的方式,比如汗蒸、刮痧、拔罐,这些都有助于使经络...

  • 适当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无论是运动后出汗、食用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有效祛寒。饮食祛寒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帮助驱散寒气。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异,如北方人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温热、高热量的食物驱寒;四川人偏爱麻辣;贵州...

  • 1. 坚持跑步:通过锻炼身体并促进出汗,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湿。晨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每天坚持可以帮助改善体质。2. 练习瑜伽:瑜伽强调身体柔韧性和核心力量,通过较大强度的练习,有助于调理身体,去除寒湿。3. 艾叶泡脚:晚上睡前用艾叶泡脚,持续约20分钟,能够帮助舒缓疲劳,同时有助于寒湿的排出...

  • 热水泡脚是另一种有效的祛湿方法。热水能够刺激脚部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祛除湿气有一定帮助。泡脚时,注意不要出大汗,泡到额头微微出汗即可。此外,在泡脚水中加入艾叶,可以进一步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和皮肤新陈代谢,更快速地将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艾叶具有祛寒行气、活血止血、散寒除湿、利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