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偏瘫穴位 有哪些穴位 请有经验的老中医说一下

  偏瘫偏瘫 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

  针刺疗法对偏瘫治疗效果较好,不但在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可以普遍应用,对部分病例还可早期治疗。

  (1)体针的常用穴位 
  头面部: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等穴。 
  上肢: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等穴。 
  下肢: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等穴。 

  每次取穴不宜过多,可轮流使用。一般选用1~2个主穴,再选若干配穴。每日1次,7~10天为1疗程,休息5~7天,可再行第2疗程,并可用电针。 

  (2)头针:是治疗脑血管病偏瘫的一种特殊针刺疗法。主要是根据神经解剖大脑皮层功能的理论,运用针刺疗法,在头皮上划出皮层功能相应的刺激区,在这些刺激区进行针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病引起的瘫痪、麻木、失语等症。脑梗塞病人以早期治疗为佳;脑出血病人一般待病情稳定后开始。 

  取穴:对侧运动区为主;感觉障碍取对侧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取对侧面运区;感觉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三区;命名性失语取对侧语言二区。 

  方法:根据上述原则选好刺激区位置,用快速进针,达到头皮下或肌层,斜向捻转至要求的区域长度,进行快速持续捻针,每分钟要求捻转200次以上,一般2~3分钟即达到适应刺激量和刺激强度,患者相应的肢体有热、麻、胀、抽、出汗等感觉,休息5分钟,再捻转2~3分钟,再休息5~10分钟起针。每日1次,一般10~15天为1疗程,中间可休息一周左右,再作第2 疗程。

  注意:针刺部位要选择准确,针刺前应用75%酒精棉球严格消毒。针刺入后局部剧痛可捻转2分钟,若仍剧痛难忍,可将针退至皮下,适当地调整一下进针方向,可避免疼痛。起针时用干棉球压迫针孔1~2分钟,以防出血。如病人晕针,立即起针,应给予适当处理。2012-07-07
看到楼上说的那么多,我也不再多说,主要是想提醒几句,靠针灸基本上只能起到40~50%的效果,主要的还是要锻炼,别人帮助做康复治疗。而且要有耐心,坚持再三年一般都有一定的效果。基效果因人而异。2012-07-07
mcxzy 阅读 4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1:11: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治疗偏瘫时,选取的穴位需根据偏瘫的具体部位而定。面部偏瘫时,主要选取的穴位包括听会穴、地仓穴、合谷穴和迎香穴。这些穴位对于改善面部肌肉的功能和恢复面部活动具有重要作用。除了主穴外,还可以选择风池穴、水沟穴、颊车穴和丝竹空穴作为配穴。这些穴位能够进一步促进经络的通畅,提高治疗效果。而...

  •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针灸治疗时通常会选择一系列穴位来促进康复。这些穴位可以自上而下地选择,例如肩三针、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以及八邪等。选择穴位时需注意,针灸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不适。此外,为了增强治疗效果,还可以结合艾灸疗法。肩三针,位于肩部,有助于改善上肢功能;曲池位于...

  • 常用的体针穴位包括:头面部的百会、上星、印堂、迎香、太阳、下关、地仓、人中、翳风、风池;上肢的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合谷、少泽、后溪;下肢的环跳、秩边、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昆仑、涌泉。每次选取1到2个主穴,再选择一些配穴。每日一次,7到10天为一个疗程,休息5到7天...

  • 脚上的穴位同样是针灸治疗偏瘫的关键,梁丘、血海、阴凌泉、足三里、三阴交和太冲等穴位,能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提高神经传导功能。梁丘穴位于膝盖上方,能够调节气血;血海穴有助于调节全身气血;阴凌泉穴可以缓解下肢疼痛;足三里穴具有强壮身体、调理肠胃的作用;三阴交穴能够调节肝、脾、肾...

  • 3. 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基于中医理论和病变部位的辩证,非常具有针对性。4. 头部穴位包括额中线、额旁1-3线、顶颞前后斜线、顶旁和颞后线、枕上正中及旁线等,它们分别覆盖了不同的身体部位和功能区。5. 上肢穴位如肩髃、肩髎、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和八邪等,对于改善上肢功能...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