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地黄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3.1 组成 3.2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3.3 功能主治 4 《辨证录》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4.4 各家论述 4.5 摘录 5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洞天奥旨》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0.1 处方 10.2 制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0.5 摘录 11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1.4 摘录 12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加味地黄汤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13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3.1 处方 13.2 功能主治 13.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3.4 摘录 14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地黄汤 14.1 组成 14.2 功能主治 15 《程松崖先生眼科》方之加味地黄汤 15.1 组成 15.2 功能主治 1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6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16.1 组成 16.2 功能主治 1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17 《医学传灯》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7.1 组成 17.2 功效主治 18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8.1 组成 18.2 功能主治 19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9.1 组成 19.2 功能主治 1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2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地黄汤 1 拼音 jiā wèi dì huáng tāng
2 概述 加味地黄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七首。
3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3.1 组成 熟地黄四钱,山茱萸、山药各二钱,骨碎补三钱,牡丹皮、茯苓、泽泻各一钱六分[1]。
3.2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
3.3 功能主治 《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牙宣[1]。

4 《辨证录》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4.1 处方 熟地5钱,茯苓5钱,山茱萸3钱,泽泻3钱,丹皮3钱,山药5钱,麦冬5钱,北五味1钱,肉桂5分。
4.2 功能主治 《辨证录》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功在补水济心,补金生肾。主治春月伤风后阴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虚火上越,致下利,咽痛,胸满心烦。
4.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咽痛除,2剂下利止,3剂胸不满,心亦不烦。
4.4 各家论述 夫既是肾阴之虚,用地黄汤以滋水,加麦冬、五味以益肾之化源是矣,何加入肉桂以补命门之火,非仍是治少阴之寒邪乎?不知水非火不生,用肉桂数分,不过助火之衰,而非法寒之盛。且大肠自利,得壮火而泻,得少火而止,虽地黄汤内减熟地之多,增茯苓、泽泻之少,亦足以利水而固肠,然无命门之火以相通,则奏功不速,故恃加肉桂于水中而补火也。
4.5 摘录 《辨证录》卷五
5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5.1 处方 熟地、山药、白茯苓、山萸肉、泽泻、丹皮、白芍(炒)、五味子(少许)。
5.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痢症日久,腰痛,因作坠努,有伤肝肾。
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摘录 《幼科直言》卷四
6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6.1 处方 熟地黄、山萸肉、白茯苓、泽泻、山药、牡丹皮、葳蕤。
6.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因先天肾气不全,而致生单龟背,痰齁已定者;小儿淋疾,肝肾亏虚,淋而不痛,久而不愈,或为药饵所伤者。
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6.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7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7.1 处方 熟地黄、山药、山萸、丹皮、白茯苓、泽泻、黄柏、车前子。
7.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齿缝出血日久,服连翘解毒汤而不愈者。
7.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7.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8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 8.1 处方 熟地、山萸、山药、丹皮、泽泻、白茯苓、麦冬、沙苑蒺藜。
8.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虚痨咳嗽,夜热咽痛,大便干结;或有女子经闭。小儿病中服药不当,以闭肾气耳聋者。
8.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饿时服。
8.4 摘录 《幼科直言》卷五
9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 9.1 处方 熟地、山药、山茱萸、白茯苓、丹皮、人参各等分。黄耆倍之。
9.2 功能主治 《外科大成》卷四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肠痈溃后,淋漓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自汗盗汗。
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加煨姜3片,大胶枣2个,水2钟,煎1钟,空心服。
9.4 摘录 《外科大成》卷四
10 《洞天奥旨》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0.1 处方 熟地8两,山茱萸4两,山药4两,丹皮3两,泽泻3两,柴胡1两,麦冬3两,当归3两,白芍3两,肉桂1两,菖蒲5钱,茯苓3两。
10.2 制法 上各为末,炼蜜为丸。
10.3 功能主治 《洞天奥旨》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鹅掌风,足癣。
10.4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早、晚空腹滚水送下。1料即愈。
10.5 摘录 《洞天奥旨》卷十
11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1.1 处方 熟地、山药、萸肉、丹皮、泽泻、茯苓、黄芩、藕节、黑山栀、归身。
11.2 功能主治 《幼科金针》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血热妄行,鼻衄者。
11.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加灯心10根,水煎服。
11.4 摘录 《幼科金针》卷上
12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加味地黄汤 12.1 处方 大怀地2钱,正怀山1钱5分,山茱肉1钱2分,宣泽泻6分,粉丹皮1钱,白云苓1钱2分,建莲肉7分,净知母5分,芡实米1钱,大麦冬1钱,北五味14粒。
12.2 功能主治 《幼幼集成》卷三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小儿下消,小便浑浊,色如膏脂。
12.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净水浓煎,清晨空心服。
12.4 摘录 《幼幼集成》卷三
13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3.1 处方 大熟地(姜汁、砂仁拌炒)8钱,净萸肉4钱,怀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2钱,陈胆星2钱,吴茱萸5分(川连5分煮汁,泡7次,炒)。
13.2 功能主治 《胎产秘书》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子痫,口噤项强,手足挛搐,言语謇涩,痰涎壅盛,不省人事。
13.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加荆沥1钱冲服。
13.4 摘录 《胎产秘书》卷上
14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地黄汤 14.1 组成 熟地1两,白芍1两,当归5钱,枣皮5钱,山药4钱,茯苓3钱,丹皮3钱,泽泻3钱,白芥3钱,柴胡1钱。
14.2 功能主治 《医学集成》卷二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中风左手不仁。
15 《程松崖先生眼科》方之加味地黄汤 15.1 组成 熟地2钱(切片),山萸1钱,丹皮8分,川芎8分,山药1钱,泽泻8分,归身1钱,枸杞1钱,菟丝子1钱,菊花1钱,茯苓8分。
15.2 功能主治 《程松崖先生眼科》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肝肾亏虚,眼睛不红,不肿痛,眼胞不下坠,但视物不明,及病后眼睛看物不清楚,云翳退后不明,夜见灯有丝球者。
15.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为丸亦可。若为丸,则用熟地8两,山药、山萸、归身、枸杞各4两,丹皮、云苓、泽泻、川芎各3两,菟丝子3两(酒蒸),菊花2两,共研细末,炼蜜为丸。空心每服4钱。
16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 16.1 组成 大熟地4钱,山萸肉2钱,山药2钱,骨碎补3钱,泽泻1钱6分,牡丹皮1钱6分,白茯苓1钱6分。
16.2 功能主治 方出《石室秘录》卷四,名见《疡医大全》卷十六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牙宣,齿龈出血。
16.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7 《医学传灯》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 17.1 组成 熟地、山药、白茯、丹皮、山萸肉、泽泻、天冬、麦冬、桔梗、甘草、牛膝(倍用)。
17.2 功效主治 《医学传灯》卷上方之加味地黄汤功在滋水制火。主治痰人为病,痰色清白,稀而不稠,属肾虚水沸为痰者。
18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8.1 组成 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
18.2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阴虚疟疾,疟发时,其寒如冰,转热如烙,而面赤口渴,热退即不渴者。
19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加味地黄汤 19.1 组成 熟地3、5钱,枣皮1钱半,山药1钱半,茯苓1钱,丹皮1钱,泽泻7分,肉桂1钱半,北五味3分。
19.2 功能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二十方之加味地黄汤主治热盛阴亏,麻疹隐伏,其脉寸强尺弱,不宜表者。
19.3 加味地黄汤的用法用量 2022-09-30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8:02: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六味地黄汤加减是一个中药方剂,具有滋肾养阴,佐以清虚火的功能,用于治疗肾水衰惫,虚火上炎等症状。 六味地黄汤加减的处方包括生地12克,萸肉6克,山药6克,丹皮6克,泽泻6克,茯苓9克,竹叶9克。其用法是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参芪地黄汤,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犀烛》。具有益气养阴,滋肾健脾之功效。主治脾肾不足,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低热倦怠,手足心热,短气易汗,舌偏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无力。

  • 熟地黄芪汤的主要配方及制用法如下:熟地、黄芪各15克,山萸 肉、补骨脂、五味子各10克,元参、山药、 丹参各12克,苍术6克,肉桂3克。制用法:水煎服。适应证:糖尿病阴阳两虚证。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