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经的起点和止点在哪!

以下脾经穴位内容来自网络搜索,仅供参考。
网页链接
  足太阴脾经一侧21穴(左右两侧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于下肢内侧面的前份,10穴分布于侧胸腹部。首穴隐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足太阴脾经最全穴位:隐白穴、大都穴、太白穴、公孙穴、商丘穴、三阴交穴、漏谷穴、地机穴、阴陵泉穴、血海穴、箕门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大包穴。

2019-08-21
mcxzy 阅读 14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9:32: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经穴,亦称脾土穴、脾穴,位于拇指外侧缘指根至指尖的赤白肉际处,以及拇指末节螺纹面。脾经穴的作用主要包括健脾调中、补血生肌以及消食积化痰湿。补脾经的操作方法有两种:一是屈指并向心性直推,二是以拇指螺纹面旋推视为补法。补脾经适用于脾虚泄泻等虚症,能健脾胃、补气血。清脾经则是离心直...

  • 脾经,即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络之一,起始点位于足大趾内侧端,即隐白穴,终止点在舌下、咽喉部。脾经循行于人体前胸位置,起于足大趾末端,沿内侧赤白肉际,行于内踝部前缘,再沿小腿内侧正中线向上行走,在内踝上8寸位置,交足厥阴肝经前,继续向上行走。脾经一侧共有21个穴位,具有重要的治疗...

  •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沿足内侧缘循行,过内踝前缘上行入腹,止于大包穴。脾经上分布着21个穴位。在上午9~11点(巳时)期间,气血充盈脾经,此时调理脾经效果显著。掌握了脾经的循行路线和特点,我们平时可以在脾经上寻按,查找皮下结节或压痛点,针对性地进行揉按或艾灸,即可疏通脾经,增强...

  • 最后终止于腋下的大包穴。脾经的走行决定其主治,主要治疗各种脾胃疾患如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泻都可以选取脾经的穴位。脾经在腿部走行于内侧,所以下肢内侧的各种疼痛、麻木也可以选择脾经的穴位,膝关节、踝关节的疼痛或屈伸不利同样可以选择脾经的穴位来进行治疗。

  • 脾胃经在哪里?脾经起于足大趾的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上腿肚,沿着胫骨后面,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经膝部股内侧前缘,进入腹部,,通过横膈上行,挟咽部两旁,连系舌本,分散于舌下。胃经起于鼻翼两侧,下行到鼻根部,向下沿着鼻的外侧,进入...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