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灸及其区别

实际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所以“针”与“灸”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即扎银针和艾草灸的合称,过去的针灸医生是将这两种方法交替使用的,当成不可或缺的医疗手段,使之相得益彰。而现在大多的针灸医生怕麻烦,则只扎针而不艾灸了,以致不少朋友不知艾灸是何物。

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

艾灸,就是指用艾草制作成的艾制品,通过燃烧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也就是,针灸,指的是针和灸,而灸还有艾灸和其他材质的灸。

只有用艾草制作成的艾制品进行燃烧,在人身体上进行施灸,才是艾灸。

古人云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 虚,火自当之;经陷下者,火则当之;经络坚紧,火所治之,陷下则灸之;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又云 “艾火可以灸百病,杀鬼邪”、“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这是说用针和药治不好的病,只有用艾灸才治得好。而且艾灸不管是阴虚、阳虚的病都可以治,艾灸对百病都有效。艾灸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贝。

那为什么针、药无法治愈的病症灸能治愈?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

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自然疗效不佳。而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

针只能通经脉,不能补元阳。灸在补元阳的同时也能通经脉。针刺疗法虽有“补泻、迎随”的道理,但一般只可以治疗“不盛不虚”的症状;而灸法则不问虚实寒热,都可以使用灸法。

针法要使用特制的针插入人体,依靠针的刺激效果,发挥其作用,其特点是对操作者的专业水准、操作手法要求高,采穴必须精确,要考各种执照,才能扎针。而艾灸则是通过燃烧艾柱,会产生一定的短红外波,借助这种短红外波的良性刺激,艾灸才会有效。因为这种短红外波是发散性的,所以艾灸是对一片区域进行能量覆盖,而不是一个点。就算穴位掌握不精准备,离穴不离经,也能有效。

“夫针需师乃行,其灸凡人便施”就是针刺必须很专业的。如果扎得不准,会引起部位的发炎。而艾灸普通人就可以使用。所以无论是从效果还是方便掌握的角度来看,艾灸都是最合适百姓居家养生使用的。2022-06-26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4:02: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是指用针刺穴位,灸是用点燃的艾蒿灸(熏)穴位,二者都是中医疗法,治疗时常常交替使用,习惯称作针灸。

  • 针灸是针刺人体穴位之后,通过血穴的经络,达到去病、治病、养生的目的。针灸是在经络穴位上,先选定相关穴位,再用一根细小的银针,进行针刺的一种方法;灸常常是采用一些艾叶及辅助工具(如姜片、药材等),点燃艾叶之后,对着穴位进行熏,在穴位上,通过热及其艾香进入到穴位,疏通经络,达到治病、防身、...

  • 中医针灸包括针法和灸法,针法是通过毫针刺入特定穴位,利用捻转和提插手法治疗疾病,灸法则是在穴位上燃烧艾绒,利用热力治疗。针灸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与地域特色,是汉医学与科学传统的重要遗产。在古代,针灸的深度主要依据医生的经验判断,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的深度需根据人体皮肤厚度来确定。一般而言...

  • 针灸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式,它使用的是细长的针子插入患者的皮肤和组织中以调节和平衡身体的气血和生理功能。针灸在中医中广泛应用于许多疾病的治疗,如肌肉疼痛、消化问题、失眠和呼吸道感染等。通常,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一些穴位来刺激,并使用不同的技巧和深度来调整气血流动和刺激神经系统...

  • 所谓针灸即是“针刺”和“艾灸”的合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中医调理方法,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刺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明·杨继洲曾说过:“病在肠胃,非药而不能以济;在血脉,非针刺不能以及;在腠里,非灸、爇(...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