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养肝除湿气不求人!按6个穴位疏肝健脾、养血补气

【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四季养生穴位 春季保肝按一按太冲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季,故应当以养肝为主。而肝气宜舒畅,若其不畅,「百病生于气」,则人体的气血、津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此外,春天也最易患精神疾病,更应当调畅情志、疏通气血。春季可每天 *** 太冲穴10∼30分钟。 *** 此穴符合肝的特性,能使脏腑之气舒畅、调畅气血。 助长阳气 春季,阳气始生,万物得阳而生长。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以助长自身的阳气。应该早睡早起,「人卧血归于肝」,这样更利于养肝,同时,早起可以吸收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从而增强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风池」即风居住的地方,是胆经的穴位,按之可以助阳气和肝气。 *** 时,双手拇指按压于颈后的风池穴部位,每日轻轻按压10∼30分钟。 养肝健脾 中医有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的说法,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在五行中属土。木能克土,即肝气旺盛会影响到脾胃,而气血的生化有赖于良好的脾胃功能,若气血不足,肝血就无以充养,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侵袭,故应该健脾胃。春天应多吃甜(对应脾)的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而要少吃酸(对应肝)的食物,避免肝火过旺。春季可每日 *** 足三里穴10∼30分钟,艾灸效果也很好。 预防感冒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应该适当地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多喝水、多吃些蛋、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蔬菜等。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 四季养生穴位 春季保肝按一按太冲穴、风池穴、足三里穴 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肝气旺于春季,故应当以养肝为主。而肝气宜舒畅,若其不畅,「百病生于气」,则人体的气血、津液都会受到影响,因此生病。此外,春天也最易患精神疾病,更应当调畅情志、疏通气血。春季可每天 *** 太冲穴10∼30分钟。 *** 此穴符合肝的特性,能使脏腑之气舒畅、调畅气血。 助长阳气 春季,阳气始生,万物得阳而生长。中医有「春夏养阳」之说,以助长自身的阳气。应该早睡早起,「人卧血归于肝」,这样更利于养肝,同时,早起可以吸收阳气。而「头为诸阳之会」,《养生论》指出「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寿自高」,梳头可以疏通头部气血,从而增强阳气的生发,增强抗病能力。「风池」即风居住的地方,是胆经的穴位,按之可以助阳气和肝气。 *** 时,双手拇指按压于颈后的风池穴部位,每日轻轻按压10∼30分钟。 养肝健脾 中医有五行、五脏、五味相对应的说法,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在五行中属土。木能克土,即肝气旺盛会影响到脾胃,而气血的生化有赖于良好的脾胃功能,若气血不足,肝血就无以充养,体质就会下降,容易受到疾病侵袭,故应该健脾胃。春天应多吃甜(对应脾)的食物,以加强脾的功能,而要少吃酸(对应肝)的食物,避免肝火过旺。春季可每日 *** 足三里穴10∼30分钟,艾灸效果也很好。 预防感冒 春季气候忽冷忽热,应该适当地增减衣服,以防感冒。多喝水、多吃些蛋、鱼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蔬菜等。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太冲穴】 在足背,第1、2 蹠骨间,蹠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 【风池穴】 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3 寸,犊鼻穴与解溪穴的连线上。 夏季养心按一按百会穴、阴陵泉穴、印堂穴 养心安神 夏季火旺,与心的功能相符,心主血脉,藏神,故夏应当养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见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都听命于心。气候炎热的季节,人的「心」容易烦躁,即是这个原因。因此,夏季养心,可选取头部的特效穴位。例如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每日 *** 此穴10∼15分钟,既可安神定志,又可醒脑开窍。因为该穴位居于头上,可以提升阳气。 谨防湿邪 夏季多雨、气候湿润,暑湿之邪容易侵犯人体、阻滞经络。夏季应防止湿邪侵犯人体。五行中土可以克水,而脾属土,可选脾经穴位进行 ***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即脾经经气注入的部位,可以治疗脾虚、水湿不运。夏季每日 *** 此穴10∼15分钟,既可充养人体气血,又可防止湿邪侵犯。 护养阳气 夏季仍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夏天既要善处阴凉以避大热,又要避免过食冷饮,以防伤阳。可以用中指点按印堂穴,另外,每天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左右,就能体会到一种发胀的感觉向两侧释放,之后就会感到头脑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亮。 预防腹泻 夏天由于酷暑难耐,很多人都将冷气温度调得很低,或吃喝过多的冷饮,进而引起腹泻。治疗腹泻可以多用 *** 的方法。【百会穴】 在头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5寸处。 【阴陵泉穴】 在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印堂穴】 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 本文摘自《一症一穴经络 *** 全图解》/刘乃刚(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针灸科主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博士)/幸福文化
2022-10-02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0:23: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如上图所示),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的此穴位,手法同前。2、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的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如上图所示)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

  • 取穴: 在脚背第2、1趾骨间。按法: 盘腿坐好,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脚此穴,顺着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按20下,再以右手按揉左脚此穴,手法和前面一样。三、大敦穴 取穴: 在脚大趾甲根部外侧部位。按法: 盘腿坐好,脚光着,以左手拇指按揉右脚此穴,左旋按压10~20下,右旋按压10~20下。...

  • 中医认为,侧身睡更有利于养肝、祛湿。这是因为,足厥阴肝经分布在人体躯干两侧,侧着睡,血更容易归于肝经、藏于肝。同时,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有好几个祛湿、除湿、利湿的重要穴位,比如蠡沟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等。侧着睡可对它们产生徐徐刺激,使其祛湿功效得以发挥。Tips: 若能在...

  • tips:去湿气的红豆薏米粥忌加大米,因为大米长在水里,含有湿气,这样就破坏了红豆薏米粥的功效了。3、采取运动出汗方式祛湿调理慢跑或者散步,让身体适当流汗,能去除身体的晦气和湿气。让机能健康起来,自然就平衡了,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方式。4、运用穴位按摩法祛湿调理我们人体有7个“排湿口”,...

  • 说明:茵陈有利湿解毒的作用,也是坊间养肝茶常用的中药材;黑豆买回家记得先用小火炒30 分钟,炒出香味之后放入密封罐保存,每天用一大汤勺黑豆冲热水喝。 《消脂茶》 作法:郁金3 钱、山楂3 钱、陈皮2 钱,泡茶饮用。 说明:郁金是姜黄的一个品种,有降血脂的作用;山楂则可以减少胆固醇生成,不过胃不好的人要减去这...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