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的5大养生穴位

拔火罐的5大养生穴位
  在拔火罐时需要特别谨慎的是避免烫伤,而要做到这点就一定要有熟练的手法。在这里,不仅要教教大家如何避免拔火罐被烫伤,还总结了5大拔火罐的养生穴位,快来一起看看吧。

   拔火罐的5大养生穴位
   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想要避免拔火罐被烫伤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拔火罐如何避免被烫伤
  涂水:在拔罐地方,事前先涂些水(冬季涂温水)。涂水可使局部降温,保护皮肤,不致烫伤;
  火焰朝罐底:酒精棉球火焰,一定要朝向罐底,万不可烧着罐口,罐口也不要沾上酒精;
  留罐时间短:缩短留罐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吸起水泡,一般3~5分钟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0分钟。
  最后,再来了解了解如何拔火罐吧。
   拔火罐的正确方法
  方法一:在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镊子夹住一小团棉球,蘸上95%的酒精(但不能太多,以湿润为度)左手握住罐体,罐口朝右下方向,随后把燃着的棉球伸入罐内燃烧l-2秒钟,快速取出,左手紧急把罐体送往穴位。注意在送往穴位的过程中,勿将罐口对准穴位,以免空气进入罐内,而是用罐底朝前去接近穴位,接触皮肤时,顺势快捷地将罐口扭转扣到穴位上,这样就紧紧吸住了。
  方法二:较为易用,就是取面粉10克,用水搅和成面团,捏成比罐口大的圆薄饼,贴到皮肤上,然后,用一团正燃烧旺盛的纸迅速丢进罐内,立即把罐盖在面饼上,这样吸引力更大,对第一次使用者来说,这样可防止因不慎烧伤皮肤。
  如果你没有把握自行拔火罐就要到专业的机构。
2022-08-26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2:49: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涌泉穴 三、内关穴。内关为手...

  •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三、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

  • 受风、受寒出现颈肩、背部的疼痛会在肩背部进行拔罐,这时选取的穴位主要是大椎、肩井、肩髎、天宗、肺俞等穴位,这些穴位可以温经、祛风、散寒、通络。腰部的疼痛,如腰扭伤引起的剧痛或腰肌劳损导致的酸痛、胀痛可以选取肾俞、大肠俞、膀胱俞、八髎穴进行拔罐,如果是腿部的疼痛也可以在大腿或小腿上进行...

  • 3、肩中俞穴位置: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寸。功效:肩中俞穴拔罐具有止咳、治疗气喘、缓解肩部疼痛的作用。4、肩外俞穴位置:在脊柱区,第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功效:肩中俞穴拔罐具有缓解肩背疼痛、治疗颈项强急等肩背、颈项痹症。5、肩_穴位置:在三角肌区,...

  • 1、背部拔罐减肥穴位以下穴位,用闪火法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分钟,每周2~3次。1、脾俞穴位置: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功效:发散脾胃之热,主治腹胀。2、三焦俞穴位置: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功效:将全身水湿气通调至膀胱经,再排出体外...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