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术,善入脾胃二经,健脾益气见长,常用补脾之要药

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又名吃力伽、山姜、冬白术,甘苦而温,归脾、胃经,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治风寒湿痹,死肌,止汗,除热,消食。”《医学启源》载其:“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生津液,主肌热,治四肢困倦,倦怠嗜卧,不思饮食,止渴,安胎”。《本草衍义补遗》载其:“除湿之功为胜。又有汗则止,无汗即发,味亦有辛,能消虚痰。”《药性考》载其:“兼补气血,定痛,呃逆,水肿宜之。”

白术甘温苦燥,善入脾胃二经,功以健脾益气见长,为临床常用补脾之要药。 凡脾气不足、运化失健而致食少便溏,形瘦面黄者,常与人参、甘草、茯苓配伍使用;本品上化痰饮,中运脾湿,下利肾水,对于脾阳不振、水湿内停所致水肿、泄泻、痞满诸证皆可使用;本品尚有固表止汗之功,对表虚自汗者,常与黄芪、防风配伍使用,对于阴虚不能敛阳,虚阳外越而盗汗者,常与石斛、牡蛎、黄芪同用;本品性缓气和,为补气安胎之佳品,对于脾气虚弱所致之胎动不安者,常与人参、砂仁、阿胶配伍使用。

白术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醚、苍术酮、杜松脑等,并含有菊糖、果糖、白术多糖、维生素 A 及各种氨基酸等。白术能促进电解质 NA 的排泄,而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胃肠道有双向调节作用,对应激性胃溃疡疗效显著;保护肝细胞,减轻肝损伤,并能疏利胆汁的排泄;增强免疫功能,升高白细胞,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抗凝血;抑制子宫平滑肌而有安胎作用。此外,白术还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菌等作用。2022-06-27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01: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白术具有苦、甘、温的药性,主要归入脾、胃二经,擅长健脾益胃、燥湿利水、调和气血、安胎定志。2. 在临床应用中,白术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乏力、气短、腹胀与泄泻等症状。3. 此外,白术也适用于痰饮内阻、身体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情况,以及头晕目眩和自汗不止的患者。4. 白术...

  • 1、白术味甘苦,性温,归于脾、胃二经。主要的功效是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以用于治疗脾气虚诸症,可以健脾燥湿,主要用于脾虚而引起的食少便溏、泄泻、痰饮、水肿诸症,可以用于治疗因脾虚中阳不正而引起的痰饮内停、痰湿中煮等等病症。2、同时白术还可以用于气虚自汗,用于气虚自汗时可以与...

  • 1、白术,味道甘苦,性质温和,归入脾胃二经。它的主要功效包括增强脾气、健脾燥湿、利水消肿、固表止汗以及安胎,对于脾气虚引起的食欲不振、腹泻、痰饮、水肿等症状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此外,白术还能治疗因脾虚中阳不振引起的痰饮内停、痰湿中阻等病症。2、在治疗气虚自汗方面,白术也显示出一定效果,常...

  • 中药白术具有苦、甘的特性,温度为温。它归于脾和胃经。白术的主要功效包括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以及安胎。它适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及胎动不安等症状。在具体应用方面,白术可以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对于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等症状,可以与党参、甘草等药材配伍使用。...

  • 白术在中医用药中应用广泛。它具有苦、甘的性质,温热的特性,主要归于脾、胃两经。白术的功效包括健脾益气、祛湿利水、止汗以及安胎。这种药材常用于治疗脾虚引起的食物消化不良、腹部胀满和腹泻等症状。对于体内湿气过重引起的痰饮、眩晕、心悸,以及水肿等病症,白术也能发挥一定的疗效。此外,它还能帮助...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