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是古代汉族医学著作之一,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2016-06-25
?
本草纲目2016-06-25
本草纲目2016-06-25
王叔和所著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它不仅系统地总结了古代脉诊理论与实践经验,还对脉象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与描述,为后世的脉诊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在脉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于医学生和临床医生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而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则是在广泛汲取...
王叔和,名熙,高平山阳郡(今山东微山县)人,是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他的医学著作《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32岁那年他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著名医典和医书,存有许多历代的经验良方。王熙利用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阅读了大量的药学著作,...
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也称探脉。切脉诊病,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产生于晋朝,其中的诊脉方法和理论已相当完备。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
王叔和编著了一部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脉经》。脉诊在中医诊断方法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我国医学中的脉诊起源很早,如早在《周礼·天官冢宰》中就载有诊病时要“参之以九藏之动”,这是讲要结合触知九藏之脉的动态来诊断病情,体现出当时脉诊在诊断中的运用。至《内经》、《难经》中均有关于...
王叔和是医学史上重要的贡献者,他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在中医诊断法中,脉诊占据着核心地位。脉诊的运用在我国医学早期就已出现,如《周礼》中提及要结合九藏之动来诊病,显示出脉诊在诊断中的重要性。然而,尽管《内经》、《难经》等著作中有丰富的脉诊内容,且扁鹊、淳于意、涪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