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络穴位一定要知道的特定穴 五输穴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分布次序是根据标本根结的理论,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排列的。

古代医家把经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情况比作为自然界的水流,来说明经气的出入和经过部位的深浅以及不同作用。如经气所出,为水的源头,称为”井“;经气所溜,象刚出的泉水细流,称为”荥“;经气所注,象水流由浅入深,称为”输“;经气所行,象水在通畅的河中流过,称为”经“;最后经气充盛,由此深入,进而汇合于脏腑,象百川汇海,称为”合“。

《难经 六十八难》:”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是谓五输穴的主治范围。

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因多位于赤白肉际处,所以井穴有交通阴阳气血的作用,多用于急救,有开窍醒神,消炎镇痛的功效。

各经的荥穴均可退热;输穴多用于止痛,兼治由水湿所致的身体沉重;经穴主治外感病,咳嗽,哮喘;合穴治六腑病,如呕吐、泄泻、头晕、头胀,可以将上逆之气向下引。

井穴还用于判断:井穴是各经的”根“穴,日本的针灸家用燃着的线香熏烤井穴,分析井穴对热的敏感度,以确定各经的虚实,为知热感度测定法。

五脏有五行,肝(阴木)、胆(阳木)属木,心(阴火)、小肠(阳火)属火,脾(阴土)、胃(阳土)属土,肺(阴金)、大肠(阳金)属金,肾( )、膀胱(阳水)属水,五输穴也有五行,《难经 六十四难》:”阴井木,阳井金,阴荥火,阳荥水,阴输土,阳输木,阴经金,阳经水,阴合水,阳合土“。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采用”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方法,具体应用又有本经补母泻子法,子午流注纳子法,异经补母泻子法。2022-07-29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7:56: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二经的络穴皆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之任脉络穴鸠尾于腹,督脉络穴长强于尾骶部,脾之大络大包穴于胸胁,共十五个穴位,称为”十五络穴“。《灵枢 经脉》:”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当经脉有病时,有时会在络穴所在的络脉上出现...

  • 井穴象征源头,位于指甲旁,是脏腑精气的发源地;荥穴如小溪,分布在手指根部;输穴如同江河,汇聚于手背或腕横纹上;经穴则是江河奔腾的象征,集中在手腕和脚腕;合穴则如江河入海,位于肘窝或足踝处。每经络各有五个穴位,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要地。原穴:脏腑元气的守护者

  • 郄穴是经络系统中,经气特别汇聚的特殊点,主要集中在人体四肢肘膝以下部位。它们分别对应着十二经脉,以及阴阳跷脉和阴阳维脉,总共十六个穴位。这十六个郄穴中,阴经的有孔最、郄门、阴郄、养老、地机、中都、外丘和水泉,它们主要负责治疗与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太阴脾经、足阳...

  • 特定穴是指在十四经脉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带有特定名称的腧穴,包括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募穴、背俞穴、八会穴及交会穴等十大类。据统计,特定穴在十四经脉中的数量占总361个穴位的约62.33%,因此,特定穴被视为腧穴学的核心内容,掌握特定穴,能对穴位的作用和主治...

  • 内关穴:养护心脏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取穴方法: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