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的问题

针灸治疗原理

1 、调和阴阳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损伤等因素使阴阳的平衡遭到破坏时,就会导致 “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 等病理变化,而产生 “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 等临床证候。针炙治病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转归于 “ 阴平阳秘 ” ,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针炙调和阴阳的作用,基本上是通过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来完成的。例如:由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而引起的头痛,治当育阴潜阳,可取足少阴经穴针以补法,配足厥阴经穴针以泻法。

2 、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过程,即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 《素问 · 刺 》说: “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 既病之后,机体仍然会不断地产生相应的抗病能力,与致病因素作斗争。若正能胜邪,则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敌邪,则邪进而病恶化。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证疾病趋向良性转归的基本法则。针炙治病,就在于能够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例如:膏育、气海、命门等穴,多在扶正时用之;而十宣、中极、人中等穴,多于祛邪时用之。

3 、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 “ 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 。十二经脉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了气血循环的通路,它们 “ 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 ,维持着正常的生理功能。 就病理而言,经络与脏腑之间也是息息相关的。病起于外者,经络先病而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而后可反映于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
针炙治病,就是根据经络与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炙,取得 “ 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 的作用,从而排队病理因素,治愈疾病 1 、 补虚与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 . 泻实,就是祛除邪气。在疾病过程中,正气不足则表现为虚证,治宜补法;邪气亢盛则表现为实证,治宜泻法。 《素问 · 通评虚实论》说: “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 《灵枢 · 经脉》说: “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 这是针炙补泻实的基本原则。如果违反了这个原则,犯了虚虚实实之戒,就会造成 “ 补泻反则病益笃 ” 的不良后果。 本经补泻。在一般情况下,凡属某一经络、脏腑的病变,而未涉及其他经络脏腑者,即可在该经取穴补泻之。这就是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的本经补泻法。 异经补泻。假使经络发生了彼虚此实,或彼实此的病理变化,那末,针炙处方就不局限于采用某一经的穴位。例如,合谷配复溜不仅是两经同用的处方,而且手不示同,效果亦异,用泻法可治感冒无汗,用补法可治阴虚盗汗。

2 、 清热与温寒

清热,指热证用 “ 清 ” 法。温寒,指寒证用 “ 温 ” 法。这与治寒以热、治热以寒的意义是一致的。 《灵枢 · 经脉》说: “ 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 。《灵枢 · 九针十二原》说: “ 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 疾之 ” 和 “ 如以手探汤 ” ,是指治热病宜浅刺而疾出 “ 留之 ” 和 “ 如人不欲行 ” ,是指治寒病宜深刺而留针。 凡热邪在表,或热闭清窍而臻神昏不省人事等,针刺应浅而疾出,如用三棱针在大椎或井穴点刺出血少许,确有清热泄毒,桓神开窍之效。假使热邪入里,即 “ 阴有阳疾 ” ,亦可采用深刺久留的方法,直到热退为止,如热未退,还可反复施术。凡寒邪入里,或寒邪内生之疾,针刺应深而留针,并可酌加艾炙以扶正壮阳,温散寒邪。 假使寒邪在表,壅遏络脉而肢体痹痛,亦可浅刺疾出,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此外,热证可用 “ 透天凉 ” 法;寒证可用 “ 烧山火 ” 法。

3 、 治标与治本

标本的含义颇广。要之,内为本,外为标;正气为本,邪气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素问 · 标本病传论》说: “ 知标本者,尤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 这是强调标本在辨证论治中的重要性。应用治标与治本的原则是: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和标本兼治。
参考资料:2007-06-01
你从网上查去吧,一两句说不清的.2007-05-30
太大了 你还是先学学针灸教材吧2007-05-31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14: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些“死穴”按照头面门、躯体部位、脊背门、腿足门四部分进行划分。头面门包括百会、印堂、睛明(左右双穴)、太阳(左右双穴)等穴位;躯体部位有膻中、乳根、期门(左右双穴)等穴位;脊背门包含肩井、大椎、命门等穴位;腿足门则包括足三里(左右双穴)、三阴交(左右双穴)等穴位。了解这些穴位及其...

  •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针具消毒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采用一次性针具是较为安全且卫生的方案。然而,这种做法成本较高,多数医院并未采纳。其次,一些医院为每个患者提供专用针盒,单次使用后进行酒精棉擦拭,并放回针盒供下一位患者使用。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针具的清洁与卫生。再者...

  • 针灸时神阙穴和乳中穴是不能针刺的穴位。以下是关于这两个穴位的详细说明:神阙穴:位置:位于腹部正中央,是脐带脱落后留下的疤痕。禁针原因:此部位皮肤较薄,且下方为腹腔,内有重要脏器,针刺可能引发感染或损伤脏器,因此禁止针刺。乳中穴:位置:位于乳头中央。禁针原因:乳中穴下方有乳腺组织和...

  • 针灸疗法以其独特的刺激方式作用于人体特定部位,旨在调和身体机能,促进健康。然而,关于针灸可能“伤元气”的观点,实则源于特定情境与操作不当。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元气被视为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其充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态。尽管针灸疗法在恰当操作下能够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但不可否认,若医师...

  • 1. 针灸时间主要依据子午流注针法,根据阴阳五行学说,推算人体气血经脉与穴位开阖,以此选择适宜的针灸时间。虽然中医古籍中有记载表示,人体上午阳气比较旺盛,而病气比较衰弱,所以一般针灸时间优先选择上午。但是并没有研究表明,下午扎针灸会明显影响针灸的治疗效果。2. 针灸主要是通过针刺疏通经络、调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