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在哪里?

太冲,经穴名。出自《灵枢·本输》。别名大冲。属足厥阴肝经。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最低内侧神经。主治中风、眩晕、月经不调、痛经、黄疸、胁痛、癃闭等。直刺0.5-0.8寸。

扩展资料
临床运用
1、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疝气、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血小板减少症、颈淋巴结核、肠炎、尿路感染、四肢关节酸痛、肋间神经痛、腰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等。
2、现代研究,针刺太冲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太冲对嗜酸性白细胞的调节作用很敏感。有报道针刺太冲、内关、素髎等穴,对呼吸功能衰竭者有较好疗效。对青少年近视眼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冲穴
2021-02-15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的最低内侧神经。主治中风、眩晕、月经不调、痛经、黄疸、胁痛、癃闭等。直刺0.5-0.8寸。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头痛头晕、疝气、失眠、肝炎、乳腺炎、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血小板减少症、肋间神经痛、腰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等。

扩展资料
助睡眠——
遇事受到惊吓,会造成心胆气虚。心胆气血不足,则心神失养,影响睡眠。治疗这类失眠可以选择心、肝、胆经的原穴——神门、太冲和丘墟。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特殊穴位,擅长补虚。三穴共用,可以养心血、安心神、补肝阴、引胆火归元,治疗因惊吓导致的失眠。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靠近小拇指一侧的凹陷处。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的凹陷处。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的凹陷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冲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胜于安眠药的几个穴
2021-02-15
太冲穴在哪?医生给出了明确答复,动动手指就能找到

2021-03-28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8:00: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穴义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穴名解析 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

  • 太冲穴的准确位置在足背部1、2趾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当中,作用主要是治疗各种肝经的病症。以下是关于太冲穴的详细解答:一、太冲穴的准确位置 位置描述: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具体在1、2趾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的凹陷当中。这个位置也就是足背最高点的前方,一般是可以摸到动脉搏动的。二、...

  • 太冲穴是位于足背的经穴,具 置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凹陷处,容易触及到动脉的波动。这个穴位属于足厥阴肝经,周围血管丰富,包括足背静脉网和第一跖背动脉,以及神经分布,如腓深神经的背侧神经和胫神经的最亩核低内侧神经。太冲穴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中风、眩晕、月经不...

  • 1、行间穴:位于第1-2趾骨间趾蹼缘后际,在比较靠近脚趾的部位;2、太冲穴:位于第1-2趾骨间结合部前方,在脚背中点左右的位置。行间穴和太冲穴作为肝经俞穴,可以治疗各种肝胆疾患,如颠顶头痛、脾气急躁、血压高、目赤肿痛等,都可以选取太冲穴和行间穴进行治疗。两胁胀痛、胸部胀痛、乳房不舒服...

  •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具 置在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取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以手指沿拇趾、次趾之间的缝隙向上施压,直到感觉到动脉的跳动,这里便是太冲穴。太冲穴在母短伸肌腱的外侧,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和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则有腓深神经和第一趾背动、静脉。太冲穴是肝经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