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穴位的定位和主治要点是什么?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1.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小儿惊风,急性吐泻,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双手虎 叉,食指指尖所指处)

主治: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

操作:向上斜刺正0.5~0.8寸。

3.少商

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咽喉肿痛,高热,昏迷,癫狂,鼻衄。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4.商阳

定位:示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齿痛,咽喉肿痛及五官疾患,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5.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半握拳取穴)

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口眼歪斜,耳聋,经闭,滞产,无,发热恶寒,无汗,多汗。

操作:直刺0.5~1寸。

6.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主治:肘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腹胀,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7.曲池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手臂痹痛,半身不遂,瘾疹,热病,癫狂,腹痛,吐泻,高血压,咽喉肿痛,齿痛。

操作:直刺0.5~1寸。

8.肩髃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9.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微笑当鼻辰沟中正中央,略向上刺)

主治:鼻塞,口歪,鼻衄,胆道蛔虫。 操作:略向内上方刺或平刺0.3~0.5寸。

10.四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主治:目赤痛痒,目翳,眼睑润动,头痛,眩晕,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0.3~0.5寸。2020-06-03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2:22: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定位口诀及部分穴位解释: 肩井穴:大椎肩峰连中点,降压调理心肺便。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拍打此穴可降压、调理心肺和便秘,适用于肩颈不适。 神阙气海关元穴:腹部保健三要穴,肠胃调节糖尿病。这些穴位位于腹部,可调节肠胃,对糖尿病有益,治疗腹痛、腹泻等。 肾俞穴:后腰膀胱经穴位,泌尿疾病...

  • 答案:肺腧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方,旁开1.5寸的位置。主治包括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疾病,以及由肺病引发的其他病症。通过刺激肺腧穴,可以达到调节肺脏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解释:肺腧穴是中医经络穴位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人体的背部。想要准确找到肺腧穴,可以先确定第三胸椎棘突的位置...

  • 中府穴位于腋前皱襞上端水平线下三寸,靠近肱二头肌外缘。此穴位主要用于治疗气喘、鼻鼽、瘿气、乳痈等问题。在中医理论中,它被认为是调节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关键穴位。尺泽穴则位于肘横纹的中点,靠近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它在治疗咳嗽、气喘、咳血等方面表现出色。此外,尺泽穴还常用于缓解潮热、胸...

  • 印堂穴:位置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等。按压有酸胀感。迎香穴:位于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适用于感冒、鼻炎等。局部按压有胀感,按压后有“通气”感。水沟穴: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常用于急救...

  • 在中医推拿疗法中,肺腧穴是一个重要的穴位,其独特的定位和主治功能值得我们了解。该穴位位于背部,具体来说,它坐落在第3胸椎棘突下方,距离棘突约1.5寸的位置。这个区域周围分布着斜方肌和菱形肌,深层则有最长肌;在血管方面,它有第三肋间动、静脉后支穿越;神经线路方面,第三或第四胸神经后...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