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服用方法

一.服用中药的时间:补养药与健胃药应饭前服用,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率。辛辣而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驱虫或攻下药适宜在空腹时服用,以增强药效。治疟疾时宜在发作之前服药,用安神药时应在临睡前服药,急性病者应不拘时间尽快服药。

二.服药的次数:一般每日服药2~3次,维持疗效者改为每日一次,有的一日多次或煎汤代茶,不拘次数。

三.一般中药煎剂以温服者多。根据病情及治疗的需要也有采用冷服用于热症者,采用热服用于寒症者。

四.药饮选择:一般用白开水送下,因呕吐而服药困难者,可饮姜汁,药液中加白糖或矫味剂。送服消淤活血剂,增强药效以黄酒为饮。

五.忌口:一般在服药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的食物。皮肤病及疮伤应忌食鱼虾腥食物和刺激性食物等。

作者:贾海忠(医学博士)2005-11-27
汤剂,古称汤液,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历经几千年不衰。

除与中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更在不断吸纳现代科学技术,使汤剂本身的特点更好的为人利用。汤剂能够充分适应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并具有疗效快,易吸收,作用强等几大特点。

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就曾讲:"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反而有害……"就指出了正确的服用汤剂可以加速病情的好转,而错误的服用方法会使病情恶化。

由此可见汤剂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如何才能正确服用汤剂呢?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服药时间 服药时间应根据病情来决定。病在上焦的(心、肺部),欲使药力停留较久,宜饭后服;病 在下焦的(膀胱、肠),欲使药力迅速下达,宜饭前服;清热解毒药、润肠泻下药、滋补药宜空腹服,此时胃中空虚容易吸收。所谓空腹服即指早饭前一小时或晚饭后一小时服药。特殊药物应特殊服用,如助消化药在服药前应少量进食以助药效;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服药前应喝点儿糖水,这样可以提高杀虫的效果;攻下药在得大便后应立即停服;安神药、滋补药、延缓衰老的药物都宜睡前服用;安眠药应在睡前2小时服用;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用。急诊用药则不拘时间,慢性病多服丸、散、膏、酒者,应定时服用。如遇汗难出者,可缩短服药的时间,以利于发汗。

二、 正确的服药温度 汤剂在治疗一般疾病时均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按特殊的服法服用。 凡属理气类药,热则易舒,凉则增滞;活血、补血、凉血、止血类药,寒则瘀淤,热则沸溢。凡服解毒剂,俱宜冷服,可使毒物之淤滞易于排出,热服则增毒物之宜散。凡热性病宜冷服(如四虎汤),而寒性病则宜热服,发散攻下,以助药力。行血脉通络达筋骨者宜热服,收涩固精止血之剂则宜冷服。除烦止渴祛暑之剂宜热服,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功能疏散肌表,宜热服;清热药和消暑药宜冷服。大热病用寒药应温服;大寒病用热药应冷服。对于不应冷服的汤剂在服用后会引起胃肠刺激,出现腹痛或呕吐,可用生姜擦舌即止。

三、 正确的服药剂量 中药汤剂均是煎煮2~3次后的合并液,再按临床需要分次服药,一般来讲,每次以服用 150毫升为宜,但有的病症也有例外。发热病人服清热解毒剂时,药液可稍多些以助药力;生津止渴药,药液量也应多,并可代茶频服。身强者服药多些,身弱者如儿童和重病人,服药量应少些。一般儿童1岁以内用成人药量的五分之一,1~3岁用成人药量的四分之一;4~7岁用成人药量的三分之一;8~10岁用成人药量的一半;10岁以上就可以用成人药量了。

四、 正确的服药次数 一般汤剂一日分早晚两次服用,清热解毒药可每日服3~4次。补液药应早晚各服1次,发汗药可加服2~3次,含咽药汁可少量多服几次。 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药性,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2005-12-05
煎煮、服用中药的基本知识
一、煎煮中药前需洗吗?如果洗了会怎样?
答:中药煎煮前应用清水洗净,并用冷水浸过药面,浸泡30—60分钟,花草叶类浸20分钟,一般药3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30-60分钟,以饮片浸透为准,然后煎煮,切忌加热水直接煎煮。中药经洗后可淘去其在加工炮制中未能完全除尽的泥沙、杂质及表面的灰尘。中药又多为干品,其有效成分大都存在皱缩的动、植物细胞内。经浸泡后,干瘪的细胞吸足水膨胀,利于煎药时有效成分溶出。用热水尤其是开水浸泡则在细胞表面形成“膜”,把有效成分封固在细胞内难以煎出。
二、煎煮中药最好用什么器皿?
答:煎中药最好用砂锅、瓦罐,也可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切忌用铁锅或铜锅。因为铁器能与植物中药中的鞣酸产生化学反应,使有效成分一同沉淀,降低溶解度,甚至引起化学反应,产生副作用而影响疗效。铜锅则易在空气中氧化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铜绿。长期用铝锅煎药会影响脑神经。
三、煎煮中药需加多少水?服用量多少?
答:宜用自来水、蒸馏水、洁净的井水。煎中药的加水量应视药量的多少和中药的质地、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药汁量而定。一般的中药洗净后置砂锅内加水高出药面1-2厘米即可。药量较多或花、叶、草类等质地轻泡药居多者宜多加些水;药量较少或根、茎、矿物类等质地重坠药居多者宜少加些水。头煎宜多些水,二煎宜少加些水。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 ,煎干的药应弃掉。服用中药量的多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情况而定。一般成人一次量为200毫升(约一饭碗),儿童为50-100毫升(约小半饭碗),一天最好服用两次。
四、煎煮中药需要多少时间?
答:煎中药在未沸前用猛火(武火),沸后用小火(文火)。煎药时间视药物和药剂的性质而定。含芳香类居多或治感冒的药沸后煎15-20分钟;治一般病症的药沸后煎30分钟;含质地重坠居多或用于滋补的药沸后煎50分钟。二煎则相应减少5-10分钟。煎药以煎两次为好,“头煎取性,二煎取味”。实验表明:有效成分溶出率头煎为40—50%,二煎为20—30%,尚有少量存于药渣中,故还应把药渣中的药汁压榨出来兑入二煎药液中服用,以增加有效量。
五、有的中药为什么需先煎、后下、包煎?
答: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坚而难煎出味,如龟板、鳖甲、石决明、生牡蛎、生石膏、磁石、代赭石、生龙骨等,应打碎后先煎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同煎。气味芳香的药,借其挥发油取效,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5分钟即可,以防其有效成分散失,如薄荷、砂仁、豆蔻、木香等。某些可使煮液混浊或可刺激消化道、咽喉的药物如赤石脂、滑石、旋覆花、海金沙、马勃等,要用薄布将药包扎好,再置锅中与其它药同煎。

六、服用中药有什么禁忌?
答:1、服用中药时应少食豆类、肉类、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有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病人的消化负担。脾胃虚弱、泄泻腹痛的患者,更忌此类食物。2、热性病忌烟、酒、辛辣、香燥煎炸等食物。3、疮疖痈肿等热毒症忌鱼虾、腥膻类食物,因此类食物有腻滞生痰生热作用,食后加重病情。4、服用治感冒的中药忌生冷及酸味食物。此类食物有收敛作用,影响药物的功效。5、服用温补药应少饮茶、少食萝卜。因其性凉及有下气作用,能降低药物的温补功效。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薄荷忌蟹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
七、服用中药的时间和方法怎样?
答:一般性的中药宜温服;治感冒的中药要趁热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宜冷服;呕吐的病人宜少量多次服;咽喉疾患者宜多次频饮,缓缓咽下,使药液充分接触,迅速奏效。一般服药后宜静卧片刻。为加强药力,服用祛风除湿活血的中药,可用少量黄酒兑匀后加热片刻服用;服用滋肾壮腰的中药,可用盐水送服;服用治风寒感冒的中药,服后宜再啜一小碗米粥,并覆盖衣被,令身体发汗。服用中药以早晚各一次为宜。慢性病及一般性药剂应定时服;滋补药宜饭前服,以利于吸收;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剂宜饭后服;治肠道疾患及肠寄生虫病的中药宜空腹服;治疟疾的中药,应在发作前2-4小时服。需要药引如酒、蜂蜜、蛇胆汁等,不是把酒、蜂蜜直接兑入药汁中服用,而是与药汁混匀后煎煮1-2分钟后服用。需兑服者,如生姜汁、鲜藕汁、羚羊角汁等,则与药汁混匀后服用。需焗服者,如肉桂,宜将煎好的药汁冲入盛有肉桂的容器中加盖焗5分钟,滤出药汁服用。需冲服者,如川贝末、陈皮末、沉香末等,宜趁热滤出药汁,冲入盛有药末的容器中搅匀,连末一起服用。需另炖者,如人参、西洋参、鹿茸,宜滤出药汁,再把另炖药液兑入药汁中,搅匀后服用(另炖药宜炖3小时为好)。需烊服(熔化)者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宜趁热滤出药汁冲入盛有已打成碎块胶类药的容器中,文火加热边搅拌至烊化后服用。2005-11-28
饮片处方上写的量是一天的,一天分两次服用.
--2019-08-17
恩2005-11-27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4-11-15 20:08:1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会加重水肿等.。 3.忌食与所服药物之间存在类似相恶或相反 配伍关系的食物。 古代文献上有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 葱、蒜、萝卜,薄荷忌鳖肉等。 此外,服中药时,不要用茶水、牛奶等送服, 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 另外:补益药应该空腹吃,胃肠药应饭后吃,痢疾应发作前一二...

  • 中药的服用方法(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服用量:一般情况下,一天一付(一剂),一次200ml,一天服用两次。病情急重者,每隔4小时服用,昼夜不停。泻下药、发汗药不必拘泥于定时,以得下、汗出为度,不用全部服完,以免泻下、发汗过度而损伤自身正气。呕吐患者宜小量频服,小量以减少.....

  • 病情分析:你的头发的问题应该和身体的气血不足有关系,还有就是肝肾阴虚,肾虚不能固发,营卫失衡头发不能养蓉 指导意见:可以的,注意多吃一下蔬菜水果,注意日常的多运动一下,保证睡眠,用黑豆黑芝麻黑米,炙首乌等煮粥喝,按时睡眠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