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道地药材的意义
道地药材对于中医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中药材是中医防病治病的主要手段,中药材的质量决定了中医临床疗效的优劣。
道地药材强调药材的产地,正是因为不同产地的药材质量不一。如清代《伪药条辨》云:“附子以蜀地绵州出者为良,气味辛热有大毒……今陕西亦莳种附子,谓之西附,性虽辛温,而力稍薄,不如生于川中者土厚而力雄也。”就指出了川中之土地厚实、肥沃,适宜附子的生长,因此所产的附子气味辛热而功效显著。
所以古人告诫“凡用药必须择土地之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若不推究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宋代《本草衍义》)。
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中就应用了多种道地药材,书中112首方剂,涉及80余种中药,其中多处应用阿胶(产于山东东阿)、代赭石(产于山西代县)、巴豆(产于四川)、蜀漆(产于四川)等具有特定产地标示的药材。
02 道地药材最初是谁提出来的
“道地药材”这一名称最早见于《牡丹亭》。该书是明末著名文学家汤显祖(1550-1616)的代表作品,对明代末期的社会生活有着细腻的描述。在第三十四出《诇药》篇中,前来求诊的病人夸赞郎中的药铺时说道:“好铺面!这‘儒医’二字杜太爷赠的!好‘道地药材’!”一连举出了药铺的三大特点:气派的门面,杜太爷赠的“儒医”牌匾,优质的药材。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