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解释穴位按摩治病的原理与作用?

穴位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按摩手法,或者借助于按摩工具在人体的特定部位(穴位、反射区、疼痛部位等)进行的疾病治疗方法。
我国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推拿治病的方法,还有利用工具进行按摩治疗的报道,如治疗疝气用“木锥”,治疗性功能障碍用“药中”等等。
经过历代名医不断的创造和总结,穴位按摩已经发展成为风格独特治疗体系的临床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古代的名医扁鹊、张仲景、华佗、杨继州等,十分推崇穴位按摩的治病方法,使其在当时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明清时期,是穴位按摩发展的鼎盛时期,按摩专著陆续出版,并形成了独特的小儿按摩治疗体系。
民国时期,政府推崇西医,不倡导中医以及穴位按摩治疗,但穴位按摩还是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著名中医黄汉如在1933年出版了《黄氏医话》,记载了临床治疗经验和心得。作者认为:穴位按摩治疗疾病比服用药物要好,药物治病通常而言总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治好了这种病,又引发另外一种病,或者说药物治病在一定程度上总会伤害身体,而穴位按摩则没有任何副作用,是一种自然疗法。
中医学理论认为:穴位按摩之所以能治疗疾病,是因为穴位按摩通过手法的作用,起到调整阴阳,疏通经络,调和营卫,补虚泄实,活血化瘀,理筋整复的作用。具体说来如下:
(1)调整阴阳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阴阳失衡是产生疾病的本原,无论是内伤还是外感,其病理变化都是阴阳变化,即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按摩是根据不同的征候,采用不同的按摩部位和按摩手法,通过经络气血重新来平衡身体的阴阳,如腹胀积食,在腹部和背部以及相应的经穴上进行按摩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而胃肠蠕动亢进也可通过穴位按摩调整,使其恢复正常。按摩调整身体的阴阳同身体的状态有关。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使阴阳恢复平衡。
(2)疏通经络经络不通则引发疾病,经络不通可以表现出身体局部的不同症状,如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感、麻木感。经络不通可引发肌肉紧张、痉挛,长期的紧张可引发肌肉实质性的改变,如纤维化、瘢痕化。穴位按摩能够疏通经络,调节肌肉神经,消除肌肉组织的紧张和痉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穴位治疗能明显减少肌电活动,直到消失,从而为穴位按摩治疗疾病找到了科学依据。
(3)调和营卫全身遍布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脏腑功能失调或者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经络于体表反映,体表的病理变化通常反映相应脏器的病理变化,比如小腿上的胆囊穴压痛通常反映人体胆囊有炎症或有结石,而按压胆囊穴就能起到治疗胆囊疾病之效。经络失常,营卫不合,气血运行发生障碍,或因内伤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经络阻滞,发生疾病,也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调和营卫,将疾病消除。中医学认为,体表同内脏由经络相联,按摩体表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调整内脏的功能,将疾病消除。
(4)补虚泄实虚症表现为人体内脏功能低下,实症则表现为内脏功能亢进。穴位按摩通过一定的手法作用于体表,使人体气血、津液、脏腑起到相应的变化,虚症补虚,实症泄实。较小的力度刺激按摩可以使人体的生理功能活跃,较强的刺激则能够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奋。比如同是胃病,对于虚症胃病,在治疗时,可以在胸部和腹部的脾俞、胃俞、气海、中脘穴上进行小力度的轻柔的较长时间的按摩;对于胃肠功能亢进者,如胃肠痉挛,则要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较强力的短时间的点按等刺激,通过不同的手法实现补虚泄实。
(5)活血化瘀瘀血内停可引发脏腑或肌体的病理改变,按摩的作用在于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速,减小血液的流动阻力,改善心脏的功能,使心脏功能加强,加快微循环的建立,活血化瘀,祛除疾病。
(6)理筋整复穴位按摩对于骨伤、筋伤的整复有直接的作用,局部软组织、韧带、肌肉、肌腱拉伤均可用一定手法进行整复,关节脱臼、骨质增生等产生的痛感也可通过适当的手法进行整复,矫正解剖位置异常,疏通筋络,通顺关节,治疗疾病。
总之,穴位按摩是我国古代医家通过长时间摸索总结出来的中医学成果的一部分,是一门广泛运用于我国临床治疗,能够治疗多种疾病的一项医学手段。
2019-04-10
按摩穴位提高免疫力的原理是什么

2020-12-22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2:39: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核心原理:穴位按摩的核心在于通过特定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特定穴位,以此激发体内经络之气,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实践过程:穴位按摩将中医理论与具体操作紧密结合,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有效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身体状况。这一过程既有助于疾病的治疗,也能预防疾病...

  • 1、按摩对循环系统的作用,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供氧,加强心脏功能的作用。2、按摩对呼吸系统的作,引通过对穴位,经络、神经等的刺激及传导作用,影响肺的功能。如按摩肺俞,膈俞及相关穴,能够调整胸隔、肺的状态,从而产生镇咳、平喘、化痰作用,可加深呼吸,增加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

  • 推拿手法的基本作用包括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理筋散结、正骨复位等。其作用原理涉及力学作用、感觉刺激、神经系统调节和间接作用等。推拿通过松解粘连、缓解肌肉痉挛、直接作用于机体,解除局部病变,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感觉刺激可调节神经-内分泌-满意网络,间接影响内脏功能。推拿手法多样,大致可分为...

  • 推拿,又被称为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物理疗法。它主要通过手法对身体的特定部位进行按压、摩擦、推动等,以达到放松肌肉、舒缓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效果。以下是关于推拿的详细解释:1. 推拿的基本原理:推拿基于中医的经络理论,认为人体的各个部位与内脏功能都通过经络相互联系。通过特定的手法刺激这些...

  • 穴位学名腧穴。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炙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分,具体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所以针灸、按摩穴位,通过调理人体的气机,起到治疗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