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知识有哪些?

一,五脏,六腑的理解;
中医通常用“脏腑”来总称人体的内脏。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心外面有心包经)
六腑指: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
脏腑共同配合,五脏为主帅,
六腑为辅佐,才能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功能。
由此出现了物种表里关
系:肝与胆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
二,五行的相生与相克
1、相生
a、木生火:木可燃烧造火,肝功能毫克促使心功能正常,肝的疏泄正常,气机调理通畅,则心
情开朗,肝滋养生。
b、火生土:火使木燃烧后化为土,心功能好,可促使胃功能正常,心盛则脾健也。
c、土生金:金属从土中提炼,脾脏功能好,可促使肺功能正常,脾运化水谷以养肺,培土生金。
d、金生水:有石头的山可长树,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石头比喻“金”,只有黄土没有石头,没有水,不长草的山不能长树,石头内含金属元素,古人称“金生水”肺功能好,可促使肾功能正常运行。
e、水生木:花草树木生长要靠水,肾功能好,可促使肝功能正常。
2、相克
a、木克土:树的种子破土而出,肝功能不好会影响脾胃功能正常。
b、土克水:土能挡水,脾脏功能不好,会影响肾功能的正常。
c、水克火:用水能灭火,肾功能不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产生肾性心脏病。
d、火克金:火可溶化金,心脏功能不好,可影响肺脏的功能,如心肺衰竭。
e、金克木:用斧头可劈木来比喻,肺功能不好,可影响肝脏功能。2019-06-30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41: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保健融合了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其基本知识覆盖广泛,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方法、中药学、治疗技术和养生保健方法等。中医基础理论涉及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的概念,这些理论构成了中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理论强调宇宙万物的阴阳对立统一和五行相生相克,脏腑经络则描述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中医诊...

  • 中医面诊的基础知识包括五色、五味、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如下: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白色与肺相关联,反映肺的健康状况。红色与心相关联,反映心的健康状况。青色与肝相关联,反映肝的健康状况。黄色与脾相关联,反映脾的健康状况。黑色与肾相关联,反映肾的健康状况。五味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辛味入肺...

  •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作为一门重要学科,由金匮、伤寒、温病三个专业组成。它在中医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连接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与临床各学科的桥梁。通过深入研究这门学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促进临床实践的发展。金匮、伤寒和温病这三大学科各有特点,但又相互关联。金匮主要研究...

  • 1. 中医入门应先学习中医基础理论。2.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内容,是理解和实践中医的基础。3.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描述了自然界的规律,在中医中用于阐述人体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基本过程。4. 脏腑经络的学习是入门中医的关键,脏腑是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经络...

  • 中医基础理论部分涵盖了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等内容,是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医诊断学则包括了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及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考生需要掌握如何通过这些方法准确诊断疾病。中药学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中药的分类、性能、功效及应用的理解,同时也会涉及一些常用中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