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作用与配伍

手厥阴心包经是一组分布在手臂和胸部的穴位,主要用于调理心胸疾病和相关症状。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穴位的介绍。
天池,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此穴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和腋下肿痛,还可用于治疗瘰疬和疟疾。它与列缺、丰隆配合治疗咳嗽,与内关配合治疗心痛,支沟则可辅助治疗胁肋痛。
天泉位于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主要治疗心痛、胸胁胀满和上臂内侧疼痛。配以内关和通里可治疗心痛心悸,与肺俞、支沟合作则有益于咳嗽和胸胁痛的缓解。
曲泽位于肘横纹中,尺侧缘。它主治心痛、胃痛、呕吐等,与神门、鱼际合作治疗呕血,大陵和心俞、厥阴俞能协同治疗心悸和心痛,同时适用于肘臂挛急和肩臂痛。
郄门在前臂掌侧,是心包经的郄穴,主治心痛、心悸等,大陵则能止咯血。通过与曲泽、梁丘等穴位配合,可以治疗各种相关症状。
间使位于曲泽与大陵连线,腕横纹上3寸,主治心痛、胃痛、疟疾等,可用于治疗疟疾和神经性呕吐,配以尺泽和水沟则可治疗癔病。
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是心包经络穴,用于治疗心痛、胃痛、失眠等症状,配伍公孙、中脘等穴位能有效缓解胃病和上肢不遂。
大陵位于腕掌横纹中点,是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主要治疗心悸、胃痛,与劳宫和外关、支沟等配合,有助于缓解腹痛和癫狂等病症。
劳宫在手掌中心,对于心痛、口疮等有良好疗效,与后溪、涌泉合作可治疗特定疾病。中冲位于手中指尖端,主治中暑、昏迷等急症,配合内关和水沟,能有效应对一些神经系统问题。
这些穴位的配伍应用,有助于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是中医针灸治疗心包经疾病的重要手段。
扩展资料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024-07-23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5 18:10: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曲泽PC3,位于肘横纹中点,靠近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在局部解剖学中,此穴位处分布着肱动、静脉和正中神经本干,为重要的神经血管区域。曲泽PC3具有广泛的主治范围,包括心痛、心悸、热病、烦躁、胃痛、呕吐、肘臂疼痛、手臂震颤等症。现代医学则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小儿舞蹈病、...

  • [主治] 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腋下肿痛,瘰疬,疟疾,乳痈。[配伍] 配列缺、丰隆治咳嗽;配内关治心痛;配支沟治胁肋痛。[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本穴正当胸腔,内容心、肺,不宜深刺。[附注] 手厥阴、足少阳之会穴。 [定位] 在臂内侧,当腋前纹头下2寸...

  • 中冲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对于缓解心烦意乱、促进气血流通具有独特功效。其命名来源于体内高热之气冲出体表的状态。中冲穴属木,意味着其能量特性与生长、发展相关。临床应用广泛,用于治疗昏迷、心烦、中风、小儿夜啼、咽喉肿痛、身热如火、便秘、中暑、失眠、小儿消化不良、心绞痛等疾病。按摩中...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症状,适当采用针灸或灸疗的方法,刺激大陵PC7穴位,以达到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的效果。通过实践和积累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穴位的医疗价值,为自身的健康保健提供有效的支持。总之,大陵PC7穴位作为手厥阴心包经的重要穴位,具有丰富的医疗价值。通过...

  • 郄门有宁心安神、清营凉血作用。郄门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郄穴,善治血证,心包属相火,心藏神,主血脉,故能凉血止血,宁心安神,治疗以上诸证。郄门穴针刺以治疗急性血证和心胸痛为主。治疗急性心胸痛,针感向上;治疗手指麻木疼痛,针感向下;治疗肺心证,配太渊。郄门有宁神理气和血之功,主治心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