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厥阴心包经是一组分布在手臂和胸部的穴位,主要用于调理心胸疾病和相关症状。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穴位的介绍。
天池,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此穴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和腋下肿痛,还可用于治疗瘰疬和疟疾。它与列缺、丰隆配合治疗咳嗽,与内关配合治疗心痛,支沟则可辅助治疗胁肋痛。
天泉位于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主要治疗心痛、胸胁胀满和上臂内侧疼痛。配以内关和通里可治疗心痛心悸,与肺俞、支沟合作则有益于咳嗽和胸胁痛的缓解。
曲泽位于肘横纹中,尺侧缘。它主治心痛、胃痛、呕吐等,与神门、鱼际合作治疗呕血,大陵和心俞、厥阴俞能协同治疗心悸和心痛,同时适用于肘臂挛急和肩臂痛。
郄门在前臂掌侧,是心包经的郄穴,主治心痛、心悸等,大陵则能止咯血。通过与曲泽、梁丘等穴位配合,可以治疗各种相关症状。
间使位于曲泽与大陵连线,腕横纹上3寸,主治心痛、胃痛、疟疾等,可用于治疗疟疾和神经性呕吐,配以尺泽和水沟则可治疗癔病。
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是心包经络穴,用于治疗心痛、胃痛、失眠等症状,配伍公孙、中脘等穴位能有效缓解胃病和上肢不遂。
大陵位于腕掌横纹中点,是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主要治疗心悸、胃痛,与劳宫和外关、支沟等配合,有助于缓解腹痛和癫狂等病症。
劳宫在手掌中心,对于心痛、口疮等有良好疗效,与后溪、涌泉合作可治疗特定疾病。中冲位于手中指尖端,主治中暑、昏迷等急症,配合内关和水沟,能有效应对一些神经系统问题。
这些穴位的配伍应用,有助于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是中医针灸治疗心包经疾病的重要手段。
扩展资料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024-07-23
天池,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此穴主治胸闷、心烦、咳嗽、痰多、气喘、胸痛和腋下肿痛,还可用于治疗瘰疬和疟疾。它与列缺、丰隆配合治疗咳嗽,与内关配合治疗心痛,支沟则可辅助治疗胁肋痛。
天泉位于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主要治疗心痛、胸胁胀满和上臂内侧疼痛。配以内关和通里可治疗心痛心悸,与肺俞、支沟合作则有益于咳嗽和胸胁痛的缓解。
曲泽位于肘横纹中,尺侧缘。它主治心痛、胃痛、呕吐等,与神门、鱼际合作治疗呕血,大陵和心俞、厥阴俞能协同治疗心悸和心痛,同时适用于肘臂挛急和肩臂痛。
郄门在前臂掌侧,是心包经的郄穴,主治心痛、心悸等,大陵则能止咯血。通过与曲泽、梁丘等穴位配合,可以治疗各种相关症状。
间使位于曲泽与大陵连线,腕横纹上3寸,主治心痛、胃痛、疟疾等,可用于治疗疟疾和神经性呕吐,配以尺泽和水沟则可治疗癔病。
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是心包经络穴,用于治疗心痛、胃痛、失眠等症状,配伍公孙、中脘等穴位能有效缓解胃病和上肢不遂。
大陵位于腕掌横纹中点,是心包经的输穴和原穴,主要治疗心悸、胃痛,与劳宫和外关、支沟等配合,有助于缓解腹痛和癫狂等病症。
劳宫在手掌中心,对于心痛、口疮等有良好疗效,与后溪、涌泉合作可治疗特定疾病。中冲位于手中指尖端,主治中暑、昏迷等急症,配合内关和水沟,能有效应对一些神经系统问题。
这些穴位的配伍应用,有助于根据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是中医针灸治疗心包经疾病的重要手段。
扩展资料本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络于上、中、下三焦。其分支从胸中分出,出胁部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沿中指桡侧至末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端行,经气于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2024-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