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共有409个穴位,包括830个穴位点,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刺激,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穴位分布于十二正经两侧、任督脉单穴以及经外穴等,具体数目详见下文。
手部穴位包括手三阴经(心经、心包经、肺经)和手三阳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每个经脉的穴位数量不尽相同。例如,心经有9个穴位,小肠经有19个穴位。
脚部穴位则包括足三阳经(胃经、膀胱经、胆经)和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每个经脉的穴位数量也不相同。例如,胃经有45个穴位,肾经有27个穴位。
具体穴位介绍如下:
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按压有酸胀感,用于缓解头痛、目眩、鼻炎等症状。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五分,按压有胀感,用于预防感冒和鼻塞。
水沟穴位于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中风、急性腰扭伤等症状。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用于治疗眼疾。
攒竹穴位于眉头,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等症状。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按压有微胀感,用于治疗健忘失眠、头痛等症状。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按压有酸胀微痛感,用于治疗颈项强痛、头痛等症状。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按压有微胀感,用于治疗心悸气短、失眠等症状。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按压有胀麻感,用于治疗胃痛、腹泻等症状。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按压有沉胀感,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症状。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1.5寸,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腹泻等症状。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按压有酸痛感,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腹泻等症状。
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心慌心悸等症状。
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肝郁气滞等症状。
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微痛感,用于治疗胃痛等症状。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痛感,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等症状。
曲池穴位于曲肘成90°,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高血压、手臂疼痛等症状。
内关穴位于掌横纹上两寸,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失眠心烦等症状。
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两寸,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偏头痛等症状。
合谷穴位于拇、食指掌骨之中点,按压有酸胀麻痛感,用于治疗牙痛、头痛等症状。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按压有酸胀麻感,用于治疗胃痛、失眠等症状。
阳陵泉穴位于膝外侧下方,按压有酸胀微痛感,用于治疗胆囊炎等症状。
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正中线处,按压有酸麻胀感,用于治疗腰背疼痛等症状。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线,按压有酸麻微痛感,用于治疗小腿转筋等症状。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直上三寸,按压有酸胀麻感,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症状。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按压有胀痛感,用于治疗失眠等症状。
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紧密相连,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头部、骨骼、皮肤、内脏等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系统则连接着各个器官,共同发挥着调节和保护作用。2024-09-30
手部穴位包括手三阴经(心经、心包经、肺经)和手三阳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每个经脉的穴位数量不尽相同。例如,心经有9个穴位,小肠经有19个穴位。
脚部穴位则包括足三阳经(胃经、膀胱经、胆经)和足三阴经(脾经、肾经、肝经),每个经脉的穴位数量也不相同。例如,胃经有45个穴位,肾经有27个穴位。
具体穴位介绍如下:
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按压有酸胀感,用于缓解头痛、目眩、鼻炎等症状。
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五分,按压有胀感,用于预防感冒和鼻塞。
水沟穴位于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用于治疗小儿惊风、中风、急性腰扭伤等症状。
睛明穴位于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用于治疗眼疾。
攒竹穴位于眉头,用于治疗头痛、目眩等症状。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按压有微胀感,用于治疗健忘失眠、头痛等症状。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按压有酸胀微痛感,用于治疗颈项强痛、头痛等症状。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症状。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按压有微胀感,用于治疗心悸气短、失眠等症状。
中脘穴位于腹正中线,按压有胀麻感,用于治疗胃痛、腹泻等症状。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开两寸,按压有沉胀感,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等症状。
气海穴位于肚脐下1.5寸,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腹泻等症状。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3寸,按压有酸痛感,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腹泻等症状。
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心慌心悸等症状。
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肝郁气滞等症状。
脾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微痛感,用于治疗胃痛等症状。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痛感,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等症状。
曲池穴位于曲肘成90°,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高血压、手臂疼痛等症状。
内关穴位于掌横纹上两寸,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失眠心烦等症状。
外关穴位于腕背横纹上两寸,按压有酸胀感,用于治疗偏头痛等症状。
合谷穴位于拇、食指掌骨之中点,按压有酸胀麻痛感,用于治疗牙痛、头痛等症状。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按压有酸胀麻感,用于治疗胃痛、失眠等症状。
阳陵泉穴位于膝外侧下方,按压有酸胀微痛感,用于治疗胆囊炎等症状。
委中穴位于腘窝横纹正中线处,按压有酸麻胀感,用于治疗腰背疼痛等症状。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正中线,按压有酸麻微痛感,用于治疗小腿转筋等症状。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直上三寸,按压有酸胀麻感,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等症状。
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界处,按压有胀痛感,用于治疗失眠等症状。
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紧密相连,共同维持生命活动。头部、骨骼、皮肤、内脏等都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系统则连接着各个器官,共同发挥着调节和保护作用。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