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法操作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有效方药均可通过熬膏或研末形式用于穴位贴敷,以治疗相应疾病。相较于内服药物,穴位贴敷法具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应选用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常用的药物包括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蒜、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等。
其次,多选取气味厚实,有时甚至采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班蟊、附子、大戟等。
补法方面,血肉有情之品亦是不错的选择,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等。
根据药效需求,选择适当的溶剂调和药物或熬膏,以达到药力专一、吸收快、收效迅速的目的。溶剂的使用也需考虑,醋可解毒、化瘀、敛疮;酒则行气、通络、消肿、止痛;水调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药则润肤生肌。常用溶剂包括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甚至药物浸剂也可作为溶剂。
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一致,基于脏腑经络学说,辨证选取穴位,力求少而精。应考虑以下特点:选取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采用经验穴,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贴敷方法需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 ,确保药物贴敷稳妥。贴药前,需准确定准穴位,用温水或乙醇棉球清洁局部。有时,使用助渗剂也能增强药效。所敷药物,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都应固定良好,防止移动或脱落。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时非常方便。
换药频率应根据药物刺激性大小、是否需要溶剂调和等因素决定。一般情况下,刺激性小的药物每隔1~3天换药1次,不需溶剂调和的药物可适当延长至5~7天换药1次。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需视患者反应和发泡程度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次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进行。
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热敷或艾灸,以增强疗效。
扩展资料穴位贴敷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中某些带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穴位可以引起局部发泡化脓如“灸疮”,则此时又称为“天灸”或“自灸”,现代也称发泡疗法。若将药物贴敷于神阙穴,通过脐部吸收或刺激脐部以治疗疾病时,又称敷脐疗法或脐疗。
2024-09-07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5 13:14: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老人头穴位贴用法:将膏药贴剥下后直接贴于患部即可。同一患处,一日至多使用2次。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先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或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老人头穴位贴注意事项:1、请尽量不要用力挤压里面的膏药。2、一...

  • 操作方法:可用一般常见的麝香风湿膏用剪刀剪成小片,在每晚临睡觉前敷贴于上述穴位上,次日晨起时取下,每日1次。敷贴方法二敷贴穴位:中府穴(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中府穴),肺俞穴(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

  • 阿是穴:即压痛点,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三、敷贴方法 将贴膜从防黏纸上剥下。 参照推荐穴位图表,选准相关穴位或压痛点进行贴敷。 贴敷前确保皮肤清洁、干燥。 贴敷后用手指揉压片刻,以促进药物渗透。 每48小时更换一次敷贴,病情顽固者可遵医嘱适当延长使用时间。四、注意事项 贴敷后有灼热或...

  • 使用穴位眼贴前,请先清洁贴敷部位的皮肤,以确保最佳的贴合效果和舒适感。只需撕开包装袋,将眼贴轻轻贴于眼部即可。每日建议贴敷2至3次,每次持续15至30分钟,以充分享受其带来的舒缓与改善效果。穴位眼贴是缓解眼部疲劳的得力助手。无论是长时间面对电脑工作,还是阅读、驾驶导致的眼部紧张,它都能有效...

  • 使用护肝穴位贴的正确方法,首先需要清洁需要贴敷的部位。确保贴敷区域干净无油脂,这样可以保证贴敷的效果更佳。接下来,取出一张护肝穴位贴,小心去除离型纸。然后,将贴有药物的一面贴在对应的穴位上,如涌泉穴、关元穴和肝俞穴等。这些穴位对于肝脏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贴敷可以刺激这些穴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