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与胸部和颈部相接,是人体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中医理论中,上肢蕴藏着丰富的穴位,其中劳宫穴、内关穴、外关穴等尤其常用。通过定期按摩这些穴位,不仅可以疗疾,还能助长寿。
劳宫穴
取穴方法:紧握拳头,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为劳宫穴。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穴16次,然后换手叩击16次。
功效:此动作能清热泻火,开窍醒神,有效缓解心烦及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同时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有显著疗效。
内关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的位置,位于两条大筋之间。
动作要领:屈臂使手心向上,用另一手的大拇指按压穴位。用力需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左右各按压1至2分钟。
功效: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的功效。
曲池穴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部呈现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动作要领:用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替按摩1至2分钟。
功效:曲池穴能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它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泻火去热。
合谷穴
取穴方法:将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弯曲时,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为合谷穴。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并拉开虎口,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替按压1至2分钟。
功效:合谷穴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的功效。它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对牙痛有特效。
中医特别提醒,在按摩穴位时,要控制好力度。力度过轻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而力度过重则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在享受按摩的同时,务必注意适度原则。
2025-03-10
劳宫穴
取穴方法:紧握拳头,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轻压掌心,中指与无名指两指间即为劳宫穴。
动作要领:一手握拳,以曲骨处叩击另一手的劳宫穴16次,然后换手叩击16次。
功效:此动作能清热泻火,开窍醒神,有效缓解心烦及心火过盛引起的口腔溃疡,同时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有显著疗效。
内关穴
取穴方法:仰掌微屈腕关节,掌后第一横纹上2寸的位置,位于两条大筋之间。
动作要领:屈臂使手心向上,用另一手的大拇指按压穴位。用力需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左右各按压1至2分钟。
功效:内关穴具有宁心安神、疏肝降逆、调和脾胃、活血通络的功效。
曲池穴
取穴方法:仰掌屈肘,肘横纹头部呈现凹陷处即为曲池穴。
动作要领:用拇指尖按摩另一臂的曲池穴,两手交替按摩1至2分钟。
功效:曲池穴能祛风解表,调理肠胃,疏利关节。它是治疗上肢偏瘫的主要穴位,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泻火去热。
合谷穴
取穴方法:将拇、食指张开使虎口拉紧,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压在虎口上。拇指弯曲时,拇指尖所指凹陷处即为合谷穴。
动作要领:一手拇指张开并拉开虎口,另一手拇指按压穴位进行揉按。两手交替按压1至2分钟。
功效:合谷穴具有通经镇痛、解表清热、开窍醒神、熄风的功效。它主治头面五官疾病,对牙痛有特效。
中医特别提醒,在按摩穴位时,要控制好力度。力度过轻则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而力度过重则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在享受按摩的同时,务必注意适度原则。
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