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肤子中药属性

地肤子,又名扫帚菜子、千条子,是藜科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L.)Schrad.的果实。这一中药材在中医中被广泛使用。地肤子在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其性寒、味辛、苦,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常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其性状为扁球状五角星形的果实,直径约为1-3毫米,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外被宿存花被,内有膜质果皮及黑色的种子。地肤子含有三萜皂甙、脂肪油、生物碱、黄酮等化学成分。
地肤子的来源多样,别名包括地葵、地麦、益明、落帚子、竹帚子、千头子、帚菜子等。地肤子的嫩茎叶也有药用价值,而地肤的嫩茎叶亦有类似的用途。在采集时,地肤子通常在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然后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枝、叶等杂质。地肤子的性味归经为甘苦、寒,入肾、膀胱经,具有利小便、清湿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等症状。地肤子的用法用量包括内服煎汤,一般剂量为10~25克,或入丸、散。外用时,可以煎水洗。
地肤子作为传统中药材,其使用历史悠久,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其性寒、味辛、苦的性质使其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使用地肤子时,应注意其与其他药物的配伍,避免与螵蛸等药物一同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地肤子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在中药学中的地位不容忽视,对治疗相关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地肤子呈扁球状五角星形,直径1~3mm。外被宿存花被,表面灰绿色或浅棕色,周围具膜质小翅5枚,北面中心有微突起的点状果梗痕及放射状脉纹5~10条;剥离花被,可见膜质果皮,半透明。种子扁卵形,长约1mm,黑色。气微,味微苦。
2024-08-27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40: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地肤子是一味中药,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热利湿,消风止痒的功效。既可以利尿通利,又具有祛风止痒的作用,一般用于小便涩痛、皮肤和阴部的瘙痒、风疹、湿疹,还有皮肤瘙痒症。现在研究表明,地肤子对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且现在很多消风止痒的中药当中含有地肤子的成分,具有缓解荨麻疹、皮肤...

  • 1、地肤子,中药名。为藜科植物地肤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2、性味: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3、《本草纲目》:膀胱疝瘕。疝危急者,炒研酒服;狐疝阴卵疾,同白...

  • 《本草述》则指出地肤子味甘苦,性寒,是清热剂。使用时,若欲引药力达表,可使用酒浸;若欲引药力入里,宜以火酒浸之,去其寒性。《本草求真》进一步详细描述了地肤子用于清热利湿、补阴强肾、止泻利尿的功效,并强调用药需与牡蛎、山药、五味等收涩之品配伍,以防用药太过导致 亏损。《本草求...

  • 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归肾经和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作用,能有效缓解荨麻疹引起的瘙痒。然而,对于症状严重的荨麻疹患者,单用地肤子可能效果有限。除了地肤子治疗外,还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外用药物,如炉甘石洗剂、复方樟脑乳膏或苯海拉明乳膏。同时,也可以服用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

  • 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常用中成药癣宁搽剂里面就含有地肤子,功效是清热除湿、杀虫止痒,用于治疗脚癣、手癣、体癣、股癣等皮肤癣症。常用的中成药肤痒颗粒里面也含有地肤子,功效主要是祛风活血、除湿止痒,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湿疹、荨麻疹等瘙痒性皮肤病。地肤子在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