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法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针灸法的适应证 5 用法 6 注意事项 7 参考资料 附: 1 有针灸法作用的穴位 2 有针灸法作用的方剂 3 有针灸法作用的中成药 4 针灸法相关药物 1 拼音 zhēn jiǔ fǎ
2 英文参考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概述 针灸法(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therapy)为中医外科外治法之一。是指用针刺或艾灸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治疗病症的方法[1]。包括针法与灸法,两者各有其适应证。在外科方面,古代多采用灸法,但近年来针法较灸法应用广泛,很多疾病均可配合针刺治疗而提高临床疗效。灸法是用药物在患处燃烧,借着药力、火力的温暖作用,可以和阳祛寒、活血散瘀、疏通经络、拔引郁毒。如此则肿疡未成者易于消散,既成者易于溃脓,既溃者易于生肌收口。
4 针灸法的适应证 针刺适用于瘰疬、乳痈、乳癖、湿疮、瘾疹、蛇串疮、脱疽、内痔术后疼痛、排尿困难等。灸法适用于肿疡初起坚肿,特别是阴寒毒邪凝滞筋骨,而正气虚弱,难以起发,不能托毒外达者;或溃疡久不愈合,脓水稀薄,肌肉僵化,新肉生长迟缓者。

5 用法 针刺的用法,一般采取病变远隔部位取穴,手法大多应用泻法,不同疾病取穴各异,详见各论。灸的方法虽多,但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明灸,单纯用艾绒作艾炷著皮肤施灸,此法因有灼痛,并容易引起皮肤发生水疱,所以比较少用;一种是隔灸,捣药成饼,或切药成片(如豆豉、附子等作饼,或姜、蒜等切片),上置艾炷,于疮上灸之。此外,还有用艾绒配伍其他药物,做成药条,隔纸燃灸,称为雷火神针灸。豆豉饼灸,隔姜、蒜灸等,适用于疮疡初起毒邪壅滞之证,取其辛香之气,行气散邪。附于饼灸适用于气血俱虚、风邪寒湿凝滞筋骨之证,取其温经散寒、调气行血。雷火神针灸适用于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痛之证,取其香窜经络,祛风除湿。至于灸炷的大小,壮数的多少,须视疮形的大小及疮口的深浅而定,总之务必使药力达到病所,以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觉痛为止。
6 注意事项 凡针刺一般不宜直接刺于病变部位。疔疮等实热阳证,不宜灸之,以免以火济火;头面为诸阳之会,颈项接近咽喉,灸之恐逼毒人里;手指等皮肉较薄之处,灸之更增疼痛。此外,在针灸的同时,根据病情应与内治、外治等法共同施治。
72022-10-31
mcxzy 阅读 31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0:36:2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灸是以针刺和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是采用不同型号的金属针,刺入穴位,炙法是点燃制成的艾绒熏灼穴位以达防治疾病的目的,两种方法常结合应用。针炙起源于我国,是我国历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总结,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石器时代,人们就曾用砭石治病,青铜器时代出现了金属针具。炙法...

  • 针灸起源于中国石器时代,具有悠久的历史。针灸学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针灸的简介:一、针灸的起源 传说起源: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这是东汉医学家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的记载。石器时代证据:根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的记载,以及...

  • 2、针灸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提等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熏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 1、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盂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近年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

  • 针灸医学的临床实践源远流长,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泛,且无明显副作用,历来被医家视为珍品。历经数千年的临床实践,针灸治疗的病症范围不断扩大,实验研究不断深入,现代科技的融合更是催生了诸多新疗法。因此,对针灸临床治疗学进行深入研究和整理提升,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编纂了《针灸治疗学》,...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